“呵呵,我只是查缺補漏罷了,沒什么辛苦的,真論起來,和想出內閣制之人相比,可是天差地別。”
宋濂頗為感慨的笑道。
對于內閣制他也非常驚嘆,此制一出,日后朝堂文官格局,就完全定下來了。
他做的這些工作,只是在骨頭上加肉罷了。
即便是這樣,他都感覺消耗了很大心力。
他難以想象,那想出內閣制之人,究竟耗費了多少心力。
“呵呵,景濂兄,那等高人遠非咱們能夠揣度的,你不用妄自菲薄。”
劉伯溫苦笑著安慰道。
和朱閑相比,眾人皆是凡俗。
朱閑可以接連想出奇制,自己等人可以嗎?
那才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和朱閑比,就是自找不痛快。
“對了,伯溫兄,話說,圣上最近變化太大了,可是和那位獻出奇制的高人有關?”
宋濂和劉伯溫并肩,信步而去,同時疑惑的問道。
朱元璋他是知道的,在軍事方面,的確是當世無雙的奇才。
但在國策與制度上,就稍稍遜色了,在接連想出奇制以前,朝廷全是沿用著元朝的制度。
所以也并非小瞧朱元璋,而是以他在國策及制度上的能力,絕對不可能想出攤丁入畝和內閣制這種千古奇制。
其背后,一定有一位高人指點。
雖然朱元璋從未正式承認過,但這近乎是朝堂眾人的共識。
不過誰也不知道,這位高人究竟是誰。
“這個,你還是問陛下的好。”
劉伯溫輕笑著說道。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