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出去了。
然而,下一秒,巨大的荒謬感與寒意攫住了范寧。
“怎么回事!?”
場景變幻之間,又回到了“時之隙”的典雅殿堂。
那在窗前伏案寫作的“莫扎特”忽然抬頭,對著自己陰惻惻一笑。
本來在繞著廊柱認真檢視結構的“海頓”,整個人竟然盤繞在了柱子上,身體拉長了四五圈。
范寧臉色大變,感受到背后那個越來越近的東西,再度奪路而逃!
“聲骸之海”,瓦格納的拜羅伊特劇院,神殿的巨石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蝸牛.
循環!
虛界被扭曲成了一個閉合的環!
范寧不用回頭都能想到,那個被雙盤吸蟲蛀空了的“巴赫”,追擊自己的距離時差,一直沒有超過一個呼吸!
自己最后把虛界里最大的污染源給“捅破”了,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神降學會預先干的好事,或者與外界的異變有直接關系,其絕對扭曲僵死的知識,正像墨汁滴入清水般,向四周瘋狂彌漫!
必須立刻找到去外界的出口!
范寧不信邪,再次轉向,朝著另一個方向猛沖,景象飛速流轉,骨灰荒原、舒曼分裂的條帶、記憶風暴的碎片然后,自己又站在了瓦格納那座空無一人的巨石神殿劇院中央,臺上的幽靈攥著一把蝸牛的尸體正在神經質地發笑
第三次,第四次.虛界變成了一個自我指涉的、無限循環迷宮。
無論范寧選擇哪個方向,動用多快的速度,一直都只是在一個個他曾經收集過星光的“景點”打轉,而且里面的細節越來越污穢扭曲!
第五次的時候,場景又回到了“萊比錫大教堂”。
焦慮如毒藤般纏繞上心臟。
冷靜!必須冷靜!
范寧一方面做不到停下,另一方面又告訴自己必須馬上改變這種無頭蒼蠅般的沖撞方式。
出路出路在哪里?
虛界的規則已被侵蝕改寫,上下層結構的空間常理都已經失效了。
常理失效
一個啟示性的念頭終于從腦海里迸了出來
聲音,音樂.它們何時需要遵循空間的常理?
一首作品,從第一個小節到最后一個小節,它自身就構成了一條線性的不可逆通道!它本身就是一條路!
之前,是一首入夜的管弦樂,兩段“夜行漫記”,以及一篇描述鬼魅、就地取材的插曲如今,需要的是突破和終結,是一首喧囂、奔放、充滿野蠻破壞力第五樂章!
“咚――咚咚―咚―咚―咚――!!!!”
定音鼓的獨奏突然狂暴地錘響!
范寧催動“不休之秘”,幾乎是把終章的開篇小節,硬生生從虛空中“扯”了出來!
“喀嚓――”
整個呈現不正常亮堂狀態的虛界空間,頓時出現了幾道細密的黑色裂縫。
這是一個由鼓點的瘋狂敲擊所構成的主題,在前6個小節保持上升的姿態,逐層堆積能量,隨后又化為弦樂器曲折下行的旋律線條,逐漸偏離了整部交響曲e小調的主調性,引出終曲真正的、迥然不同的調性!
c大調,色彩異常明亮、異常的高飽和度!完全符合目前環境中悚然的亮度和扭曲的秘氛!
“嘩啦!!”
萊比錫教堂的一面白墻上,鎏金浮雕四分五裂。
這是范寧完全用音樂的邏輯“鑿”出的一條通道。
他整個人飛奔了進去!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