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陸,雅努斯,圣珀爾托,二月份的城市夜晚依舊寒風侵肌、凜若冰霜。
位于華爾斯坦大街20號的小別墅內,渾身裹著浴巾的羅伊走出浴室,在毯子上踩干水分,帶出一大片白色的氤氳蒸汽。
在睡床的屏風后面換上一套絲質睡衣后,女仆們推來笨重的烘干機器,用了數十片毛巾擦干了她的頭發。
等著她們將最后一個浣洗的籃子也提走后,羅伊在抽屜里取出了一把小巧黑亮的剪刀。
“咔嚓――”
細碎的聲音在掛鐘指向0點時響起。
“我剪下一縷頭發,壓放枕下入眠,以致敬某些存在、某些準則......”
遵從腦海中某些蕩滌的直覺思緒,她念出特定的禱文,將這束帶著清新香味的黑發放在枕下,然后拉滅煤氣燈,將自己卷進毯子里。
“這真是一次奇怪的晉升準備,哪有人在條件都沒有確定的情況下準備的。”
“但總之,在前期的靈性調諧完成后,不晉升也無妨,無非是做了一堆在旁人看來有點奇怪的無用儀式,以后又得重新來過。”
壁爐在睡房內暖烘烘燒著,黑暗中的羅伊感覺事情還是有些荒誕,她自嘲笑了笑,隨即閉上眼睛,在起伏的思緒中,花了比通常更久的時間入眠。
第二天,掛鐘的布谷鳥在6點30分探頭。
羅伊起床洗漱后,換了身淡雅的連衣裙,走到了落地鏡前,凝視了自己幾秒,調整自己的狀態。
隨即,她掛起優雅笑容,提起裙擺,邁步,抬臂,踩點,轉圈。
“我開始了解一支從舊大陸雨水豐沛的森林中發源的舞蹈。”
自幼學習的貴族禮儀讓舞步輕盈而優美,但她的笑容從貴族式的浮華逐漸轉為沉斂,細節的動作也有轉變,似乎經歷了變形或某種“還原”處理,在華麗的宮廷風格背后,逐漸呈現出一絲神秘而樸拙的意境。
她感到高處有一道門扉的合頁出現了微微顫動,僅在自己的感覺中如此。
......
“我于燈前誦讀詩集,沉湎綺思。”
......
“我在薄暮中尋覓,為燭火所俘獲。飛蛾渴念見光,我亦如是。”
......
自“裂解場”路標交出去后的那晚起,一連兩天多一點的時間,每隔7個小時,羅伊就進行一次不同的致敬環節,共計劃7次。
這套致敬模式的體系,是穿越“衍”相第一重門扉“奇想之門”的密鑰!
在博洛尼亞學派多年的傳承下,它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量身調整的“指導模式”,此時羅伊所執行的各個環節,是契合自身的最優化方式。
這中間,羅伊默認了赫莫薩姑媽隨時都有可能來找自己――事實上,大概在第2次致敬后不久,赫莫薩的確又來找過她一次,兩人在餐廳用早膳,共處了半個多小時。
然后對方回了自己那層樓的臥房,一直都沒有動靜,羅伊并沒有主動關心對方在做什么,也許對方在獨處、在閱讀、在冥想,也許出門散步、游覽、社交,都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