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元老賊給我的情報,嘯山是看山狗的發源地,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嘯山是“看山狗”也就是當年“鎮岳軍”的駐扎之地,只不過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鎮岳軍在這里重建山門,將軍隊變成了江湖門派。
我故意向瞎子問道:“前輩,按照你的說法,嘯山里面應該駐扎著一支軍隊才對。后來,怎么也鬧了匪患?”
“呵呵……”瞎子冷笑一聲道:“但凡有匪,都是因為世道。”
“你聽過太平盛世,匪患橫行么?”
這一點,瞎子倒是沒有說錯,自古土匪為患的時候,不是王朝衰弱,就是已入亂世。
太平盛世的時候,雖然也有一些山寨的存在,但是,他們干的卻不是打家劫舍的買賣,充其量就是收點過路銀子。真要是敢做劫掠村鎮的事情,官軍立至。
瞎子道:“平心而論,我倒是有些佩服那些看山狗啊!”
當年,鎮岳軍被扔在嘯山,一開始的時候,朝廷還在給他們撥付軍餉,時間一長,朝廷就開始軍餉減半,剩下的軍餉,讓鎮岳軍鎮壓土匪,自行籌集。
那之后,鎮岳軍的主要任務就成了剿匪。
說也奇怪,鎮岳軍跟土匪交手之后,原先對付天佛教的手段就都用不上了,也就成了真刀真槍的交手。
漸漸地,也就沒人知道鎮岳軍還會法術了,那些土匪也把鎮岳軍叫成了“看山狗”,也就是幫著朝廷看山的狗腿子。
再后來,朝廷也就徹底忘記了鎮岳軍的存在,連軍餉都不撥了。
看山狗為了生存,干脆自己成了土匪,盤踞嘯山。靠著打劫那些土豪劣紳,維持生計。
別的土匪說什么“劫富濟貧”“替天行道”都是扯蛋,只有嘯山匪真正守住了義匪的招牌,老百姓不僅不恨他們,遇上處理不了的事情,還有人找嘯山匪出來斷官司,主持公道。
嘯山匪雖然在嘯山風生水起,但是從未忘記自己是朝廷的鎮岳軍。
他們換上衣服,就是看山狗,脫了軍服就是嘯山匪。
弄得當時的各大綹子,都以為看山狗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兵,明明看不見有官兵出軍營,怎么就忽然殺到家門口了。
我聽到這里不由得疑惑道:“東北的土匪也不都是傻子吧?他們看不出來嘯山匪有問題?”
瞎子哈哈一笑道:“這就是嘯山匪高明的地方。”
“嘯山匪的地盤,應該是叫山寨,不是綹子。”
瞎子說的這些,我倒是有點印象。
古代時候,不是所有山寨都是土匪。
在東北這邊只有叫“綹子”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土匪窩,里面基本上沒有家眷。真有官軍打來,他們轉身就跑,也不會有什么拖累。
山寨就不一樣了。
有些山寨就是地方鄉紳或者大姓宗族,建在山上的村子只是為了依托山勢抵御流寇、保護鄉鄰安全。這類山寨更像防御堡壘,里面多為普通百姓,平時務農,戰時作戰,干的根本不是綠林道上的買賣。
還有一種山寨,是被地方豪強或者帶著殘兵的失意將領占據的山頭,形成相對獨立的割據勢力。他們可能對抗官府,也可能與其他勢力爭奪地盤,行為復雜,既有維護地方秩序的一面,也可能存在征收“過路費”等類似土匪的行為,但本質是為了維持自身割據,而非單純以搶劫為生。但是,他們在官府的眼里同樣是匪。
當年的嘯山匪,就應該是第二種。
所以,真正的土匪綹子,通常情況下跟山寨之間都是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