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曾擔任過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教授的華老來說,對于晶體管這種新東西并不陌生。
“貝爾實驗室在47年12月的時候公布了他們所發現的點接觸型晶體管,具有體積小、功耗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可以說是替代電子管的最佳選擇。
可是我聽說這種晶體管制造工藝極其復雜,存在著噪音大、功率難以控制、適用范圍窄等問題。
所以我也已經很久沒聽到晶體管的消息了,沒想到你們也展開了晶體管的預研的。”
前期的晶體管的確出現過種種問題,但從pn結型的晶體管出現之后,這一切就發生了逆轉。
而這種pn結型晶體管就是在今年出現的。
不過卻是在11月份肖克利發布了論文之后才被世人所知曉。
所以現在華老不知道也很正常。
趙杰在出示了證件之后,便帶著華老和他的學生們進入了車間當中。
這些學生既然能夠進入電子計算機項目組,那必然是通過了政審的。
所以他們也可以接觸這種目前還在保密狀態下的晶體管。
趙杰也希望半導體材料和電子計算機這方面人才會越來越多。
整個車間面積足足有上千平方米,共計有兩層樓。
并沒有其余車間的開放式生產線,反而被分割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房間。
當趙杰他們進來后,負責晶體管項目的負責人從一個房間當中連忙走了出來,手上都還帶著絕緣手套。
這個負責人也是趙杰欽點的,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電訊專修科,叫做祡明志,也算是國內比較早研究電子管的人。
同時他也是現任的西南半導體材料研究所所長。
之所以將研究場所放在電子管廠,也是為了能夠就近研究。
主要還是因為設備不足的原因。
因為部分設備電子管廠這邊也需要。
“局長,您來了。”
趙杰點了下頭,方才問道:“現在進度如何呢?”
說到這里,祡明志臉上露出喜色:“我們現在正在用擴散爐進行磷和硼的摻雜。
按照磷擴散溫度850c±2c的工藝進行摻雜,目前已經順利完成這項實驗。
接下來我們可以進行晶體管的封裝了。
氦氣小組那邊在前天就完成了首條小型氦氣生產線的安裝。”
氦氣這種惰性氣體是晶體管封裝的關鍵,這個問題解決,那么封裝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可以說硅晶體管已經是一片坦途了。
說實話趙杰也沒有想到進展能夠如此之快,都已經快進到封裝階段了。
看來在11月份的時候,龍國也能夠和鷹醬同步誕生pn結型的晶體管了。
接下來只需要再繼續攻克合金結型晶體管、擴散型晶體管和平面型晶體管,就可以進入到集成電路時代。
按照趙杰的預計,頂多53年,龍國就會誕生第一塊集成了硅晶體管的集成電路。
這個重要性對于龍國來說是不而喻的。
而華老對于這些情況并不了解,他還以為這個晶體管是點接觸型晶體管,至于封裝之類的他就不清楚了。
然而華老可是接下來研制晶體管計算機的核心,肯定要對這個項目有所了解。
所以趙杰也開始主動向他透露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