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娓娓道來的樣子就和第一次在飛往澳大利亞參加《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給趙陽和老沈科普南極知識的時候一模一樣。
“你知道極地安全的三大核心嗎?是極地生態穩定、氣候變化應對還有和平科研合作。”
“維護兩極地區安全和穩定符合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而兩極地區的變化也直接影響我國的生態環境和經濟利益,極地的冷空氣活動和高緯度地區的大氣環流變化對我國的天氣和氣候有著顯著影響,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生產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郭坤講得認真,趙陽生怕漏過什么細節,趕緊掏出小本子開始奮筆疾書。
“不好好保護極地的安全,后果是很嚴重,可能需要全人類的子子孫孫來償還,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們中國人的后代。”
“比如前段時間北極圈內的一家俄羅斯開采公司燃料庫發生倒塌,導致2萬噸柴油泄漏,污染面積達350平方公里。其中6000噸進入地面,15000噸進入水體,將12公里長的河面染成了鮮紅的顏色,對極地生態系統產生毀滅性打擊。”
“你知道想要恢復土壤需要多少時間嗎?整整兩百年!”
“還有最近南極磷蝦被過度捕撈的事件,這種行為將威脅企鵝、鯨類食物鏈,對極地生態系統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郭坤越說越激動,他顯然還在通過各種渠道關注著極地情況,所以每每提起這些“惡行”就會怒上心頭。
“你別以為這些和我們國家關系不大,全球變暖,氣溫上升,極地冰架底部厚度逐年變低,一旦發生大規模崩塌,勢必會導致海平面上升,我國的經濟命脈可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區,這是實打實的威脅!”
“所以啊,趙陽,當初我們建起來的長城站就是極地安全的第一步,三十年來無數極地工作者們又走出了很多步。”
“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國際局勢只會更加復雜,你一定要告訴年輕人們,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冰融時,每一雙手都能筑起堤壩。”
告別了郭坤,趙陽又拜訪了嚴奇、羅宇、卞林這些老前輩,也到了海洋局,在局長辦公室里見到了楊明和他的兒子楊宇。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經歷。
或許他們對極地安全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同樣的是對自己把一生都奉獻給極地事業的驕傲和自豪。
走在北京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可愛的女孩正纏著媽媽買冰糖葫蘆,商販被孩子的奶聲逗得哈哈大笑,隨手一揮,直接贈送了一支小串。
戴著耳機的年輕人從旁走過,掏出手機連連拍照,似乎是要向朋友夸贊小販的善良。
遠處有金發碧眼的老外正在問路,熱心的大媽雖然聽不懂英語,卻還是手舞足蹈地嘗試表達友好。
這國泰民安的盛世場景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座城市,讓人癡迷,讓人陶醉。
趙陽突然意識到如何守護住這份祥和,或許就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我好像知道這篇報道該怎么寫了。”
趙陽自自語,隨后隱入人群。
他從人民里來,又回到了人民里去。
他曾經走進過冰雪,冰雪將他打磨得無比強壯堅韌。
他曾經肩負過重任,如今要用自己最擅長的筆尖延續傳承。
(全文完)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