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頭本名李天寶,土生土長的漠河人,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在偽滿政府的統治下度過的。
那個時期的東北三省完全可以用民不聊生來形容,人被分成了三等,一等自然是日本人,二等是朝鮮人,而中國人反而成了最下等。
偽滿洲國還在像漠河這樣的農村推行“糧谷出荷”制度,以極低的價格、以極其野蠻的方式強制征購農民手中的糧食,甚至將農民賴以生存的口糧和種子都搜刮殆盡。
這直接導致了廣大農民夏無單衣護體,冬無棉衣御寒,食不果腹,餓死或是難以忍受而自殺的比比皆是。
李天寶就是在這種幾位困苦的環境下長大,目睹了日寇一手造成的太多人間慘劇。
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對日宣戰,漠河才得到光復,看著原本高高在上的日本惡魔被蘇維埃的鋼鐵洪流殺得丟盔棄甲,躲在門口觀察的李天寶心里就此埋下了一顆保家衛國的種子。
新中國成立后,李天寶如愿以償參了軍,隨后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從廣播里聽到消息的他心急難耐,恨不得立馬跑去和美帝國主義分個你死我活。
但因為當時所在的部隊有鎮守北方邊境的任務在身,所以直到1953年停戰協定簽署,李天寶也沒能完成“心愿”。
退伍復員后,他回到漠河村的老家,通過媒人介紹娶了鄰村一位賢惠的姑娘。
婚姻生活安穩平靜,偏遠的邊境小村也沒有遭受太多“時代變遷”的困擾,接連三個大胖兒子的出生更是讓李天寶臉上天天都掛著笑容。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小李漸漸成為了老李,但那顆赤誠的愛國心卻一點沒變,在他的影響下三個兒子里有兩個穿上了軍裝,最寶貝的小兒子也進入了軍工廠工作。
1979年底的時候,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老李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先后奔赴戰場,兩人都英勇無比,立功無數。
但戰場的殘酷超乎尋常,在堪稱“絞肉機”的諒山戰役中,兄弟倆所屬的部隊遭到頑強狙擊,先是老大為了拔掉敵方火力制高點而壯烈犧牲,幾天后老二也為了給戰友創造突圍條件選擇孤身誘敵,結果同樣把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奇窮河。
李天寶對前方的戰事一無所知,老兩口只能天天站在村口盼著能看到兒子凱旋的身影,但最終等來的只有兩套軍裝,還有一塊“一等功”和一塊“二等功”的勛章。
妻子受不了打擊,在幾個月后也撒手人寰,當老三從沈陽趕回來的時候,原本溫馨熱鬧的家就只剩下了李天寶一個人。
“這老李頭也真是倔脾氣,本來組織上為了照顧他,專門給老三安排好了縣政府的工作和房子,沈記者你猜怎么著?他一口就給回絕了,說為國捐軀是光榮的事,如果以此向國家討要獎勵,那就是……那個詞怎么說來著,對,就是恃功務高。”
老韓的酒量極差,才兩三杯自制的米酒下肚,就大著舌頭開始“胡亂語”,急得霍爾查都想沖過去捂住他的嘴。
“沈記者,說實話,就老李頭這思想覺悟,幾個人能做到?誰不想讓娃娃待在自己身邊?縣里這么好的待遇,難道不比咱漠河村窮鄉僻壤的地方強?換成我遇到這好事,給領導磕頭還來不及呢。”
“而且明明就是拿兩個兒子的命換來的,為啥不要?真是說不清哩……”
最后抒發了一頓情緒,老韓仰頭倒在炕上呼呼大睡,留下一桌村民和霍爾查面面相覷,他們不斷用余光偷瞄著老沈,想看看這位“北京領導”是啥反應。
“烈士為國捐軀,給予他們的家屬照顧和獎勵是應該的,就好像這次李家老三跟著考察隊去南極,同樣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為國家事業做貢獻,等三月份他回來,國家一樣會有表彰。”
見老沈并未較真,甚至還幫忙轉移話題,霍爾查臉上的笑容瞬間就回來了,站起身來又是敬酒又是夾菜,小小的屋子里重新變得“熱氣騰騰”。
“沈記者,你給我們講講南極唄?光聽李家老三去那邊當了英雄,但到底是哪里?去做什么?為啥國家特別重視?這些咱都不知道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霍爾查的臉也上了紅色,他拍了拍老沈的肩膀,替在場的村民們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是啊,沈記者,給我們說說唄,要是真那么好,以后讓我閨女也去南極當隊員,就算搞不了科學研究,打掃衛生總還是能干的嘛。”
盛情難卻,老沈雖然沒喝多少酒,但同樣被大家的熱情所感染,干脆把腿往炕上一盤,講起了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的故事。
這頓午飯實實在在吃到了下午,老沈好不容易告別了依依不舍的村民們,在霍爾查和老韓的陪同下朝著村子深處走去。
“不好意思啊,沈記者,年紀大了,酒量也變差了,剛才我沒說啥胡話吧?”
一路上老韓都處于膽戰心驚的狀態,他其實知道自己酒喝多了愛亂說話,但沒想到會醉得這么快,看霍爾查“玩味”的表情,剛才多半是闖了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