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餐飲行業有誤區,覺得這是普通老百姓最容易賺到錢的創業項目。
都認為只要雇個好廚子,弄幾個特色菜,衛生搞干凈點,自然就會有客人上門。
但其實餐飲也是虧錢最容易的,上海街上每天倒閉歇業的飯館不計其數,還有更多的靠著消耗積蓄來茍延殘喘,真正能做到經久不衰的只是極少數。
阿紅這家早餐店其實底子很好,背靠國營飯店,知名度和供應鏈都是現成的,但卻還是能做到入不敷出,其根本原因就兩條——“成本”和“口碑”。
成本主要分為“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前者并無問題,國營飯店開給阿紅的租金很公道,食品原材料和水電煤等等也都不是大頭。
但后者則是拖了大大的后腿,阿紅這么一間十平米都不到的鋪子,竟然光廚師就雇了兩個,再加上充當服務員的兩個嬢嬢,每個月光是工錢就占到了總成本的一半以上。
加之阿紅自己疏于管理,餐食的出品是越來越差,員工看老板“傻愣”,也是能偷懶就偷懶,久而久之把整個早餐店的口碑弄得奇差無比。
不要說回頭客,就連想來嘗試的新客人都會在聽到坊間評價后被勸退。
李燕也不會做生意,但是人大數學系畢業的她特別會算賬。
稍微在店里觀察了幾天情況,又對著賬本一分析,立馬就找出了問題所在。
“你要把吳師傅給開了?那生煎鍋貼誰做?這可是我們店的招牌。”
當李燕提出自己第一個“改革措施”的時候,阿紅立馬就做出了強烈抗議,在她看來這兩位師傅分工明確,根本沒有辭退的可能。
“我已經問過王師傅了,他也可以做生煎鍋貼和牛肉煎包。”
“會做有什么用?要忙得過來才行,他難道愿意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
“我已經和他談好了,工資上漲10%,他覺得自己可以。”
“這……”
“不但如此,兩個嬢嬢我也要辭退一個。”
“什么!”
阿紅想要反駁,卻被李燕用“賭約條塊”懟到啞口無,按照兩人的約定,這一個月李燕擁有早餐店的最大權限,就連她這個老板也不能過問。
“切,花里胡哨,一下子把店里的人砍掉一半,到時候來不及出餐上菜我看你怎么辦。”
阿紅強行忍住了自己的脾氣,她心想就讓李燕折騰一個月,到時候賭約輸了不但能將對方趕出家門,還能賺到一筆外快,簡直就是一箭雙雕的好生意。
看著“志得意滿”的阿紅,李燕同樣信心滿滿。
畢竟在一個理科女生的眼里,數學的魅力就在于只要等式成立,無論怎么更改變量都只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相比于成本問題的解決,要挽回被早餐店的口碑顯然要復雜得多。
李燕還是打算雙管齊下,先針對店里的產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保留了上海人接受度高的四大金剛、生煎鍋貼等王牌,而將制作難度較高的蘇氏糕點、粵式粉面等做了刪減。
這樣既保證了出餐的效率,同時也揚長避短迎合了本地客群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