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第一天,太平洋上萬里無云。
“向陽紅10”號船與“j121”船在瑙魯共和國和吉伯特群島之間海域通過赤道。
這代表著中國第一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正式從北半球進入了南半球。
迄今為止,兩船共航行了3532.8海里,全航程已過三分之一。
沒有風浪的機會彌足珍貴,于是郭坤和張船長決定在赤道海域停泊一日。
一是維護保養船只機器;二是隊員修整;三是再次對物資加固的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另外按照國際慣例,當船只通過赤道時,還需要舉行慶祝活動,每一位船員都必須虔誠地祭祀海洋王國的“神王”。
這種“迷信”習俗起源于中世紀,當時航海家們并沒有具備那么先進的技術和堅固的大船,所以為了祈求航行期間的平安,所以才會把食物和金銀財寶供奉給居住在大海里的“神明”。
隨著時代的進步,落后的思想雖然已經被淘汰,但赤道慶祝這一活動卻被保留了下來。
只不過形式演變成了由人來扮演“海神王”和“妖魔鬼怪”,通過“驅逐鬼妖下海”來表達對于未來航行平安無事的愿望。
既然是“角色扮演”,那也算文藝活動的一種。
郭坤和幾位副隊長、班長一合計,覺得也應該趁此機會給飽受暈船折磨的隊員們放放松。
所以便給新聞班和后勤保障班下達了新任務,要組織舉辦一場有特色、有活力、有溫度的赤道狂歡。
至于牽頭人,倒沒有多少分歧,考察隊的幾位領導基本上是毫不猶豫地都把票投給了趙陽。
這結果讓他是感到又激動又光榮,但冷靜下來一想,自己沒半點藝術細胞,卻要“指揮”隊員們搞出一場別開生面的聯歡來,這難度好像不是一般的大。
人在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總是會本能地拖延一下。
之后的幾天,趙陽“沉迷”于其他工作,到最后差點真把搞狂歡活動的事給忘了。
等想起來的時候,距離抵達赤道海域只剩下了兩三天的時間。
大驚失色的他已經顧不上面子問題,當晚就找到楊明和馬舒舒想對策。
“趙陽,我只是和你一起出個黑板報,你怎么還賴上了,搞聯歡關我什么事?”
“舒舒姐,陽哥這不是看你多才多藝嘛,有你帶著我們一起搞,這節目質量肯定蹭蹭往上漲。”
“大人講話你插什么嘴?找你幫忙的時候就會在床上裝暈船,聽到搞活動反倒這么積極,楊明你是不是故意消遣我。”
“舒舒姐你絕對誤會了,不信你問趙陽,那天我真是吐到站都站不起來。”
楊明和馬舒舒兩人你一我一語,讓趙陽看在眼里甚是欣慰,心想自己果然沒找錯搭檔,這么有活力肯定能一起把赤道聯歡搞好。
活動的重頭戲就是“神王驅鬼”,想要演好這場戲,裝扮行頭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