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頂著身體上強烈不適繼續堅守崗位的人在“向陽紅10”號船上還有很多很多。
有的隊員會頂著惡心鉆進悶熱的底艙內檢修科考儀器設備;還有的會在站都站不穩的貨倉里加固物資;新聞班的記者們更是手提塑料桶,一邊采訪一邊抓緊任何一點機會來撰寫稿件。
遇到稍微風平浪靜一些的時候,大家就會集體跑到飛行甲板上去呼吸新鮮空氣,然后再趁此機會交流“防暈船”的心得。
比如為了減少胃部蠕動,睡覺時雙手抱膝,定時做翻滾動作,美其名曰“蹲著睡覺”;
比如睡覺前在床頭擺好干糧,晚上醒了就咬上一口,隊員們管這叫“多吃,多占”。
甚至隊伍里還涌現出不少“標兵”,評選維度就三條:能吃、能吐、能完成任務。
共chan黨員們也是帶頭沖鋒,按時按點叫大家到食堂吃飯,每天一大早就跑到甲板上做操和散步。
期間隊員們還會互相鼓勁,一起喊著口號,那東倒西歪卻還堅持運動的場景,形成了一幅頗有趣味的畫面。
當然除了自我能動性,隊員們能堅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再過幾天船隊就要抵達赤道附近的無風帶了。
那里沒有海浪,沒有暴雨,長時間陽光明媚,像趙陽他們乘坐的這種萬噸巨輪駛入,會仿佛如履平地。
人都是容易被“希望”驅使的動物。
已經“談風色變”的隊員們無不期待著進入無風帶的那一天到來,年輕人甚至還想好了各種慶祝活動,說到時候一定要下餌釣幾條海魚來解解饞。
其中最積極的肯定少不了楊明,趙陽帶著馬舒舒的“慰問”去看他的時候,發現這位考察隊最年輕的隊員臉色煞白地半躺在床上,手里卻還在搗鼓一只孔明燈。
“啥意思?打算進了無風帶點個燈來向馬護士表白?說實話,挺俗的,我上大學那會就沒人這么干了。”
趙陽的打趣并沒有讓楊明停下手里的活,小心翼翼地將燈罩的最后一角粘在木框上,就算是大功告成。
此時恰好一股洶涌的惡心感席卷而來,讓他都來不及做出反應,直接就噴在了剛制作好的孔明燈上。
那場面常人的確難以接受。
如果不是趙陽這些天在船上已經看慣了因為忍不住而就地嘔吐的情況,說不定此時此刻他也要找個桶步楊明后塵了。
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兩艘大船還在繼續航行。
趙陽好不容易收拾干凈了屋子,一分鐘都不想再在艙室里待著。
他攙著楊明來到甲板上,遙遙望著遠處烏云后的太陽,不禁心里感慨:“這暈船不是病,吐起來才真的要人命啊。”
更加不巧的是太平洋上的“水手”陷入了煩惱,而在市井弄堂里的妻子也正在遭遇一件糟心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