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海灣一共只有三平方公里那么大,但在此時的王威眼里就好像太平洋一樣無邊無際。
原本只是往納爾遜島上的避難所送一些物資,沒想到在返程的路上竟然遭遇了罕見的暴風雪襲擊,不但與長城站的通訊全部中斷,就連大致的航向都無法辨清。
入目除了白茫茫的飛雪就是漆黑的海面,更要命的是氣溫急劇下降,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里從零下3c一路狂掉到零下20c。
而小艇上并沒有配備應對極端惡劣天氣的御寒衣物,這讓其中幾名運輸班的隊員們很快就陷入了行將失溫的險境。
“這都幾個小時過去了,還是聯絡不上基地嗎?再這樣下去我們恐怕要堅持不住啊。”
為了節省體力,除了王威還在嘗試用電臺與基地聯絡外,其他隊員都已經平躺在了小艇上,他們用手緊緊裹著衣服來抵擋愈發猛烈的狂風和暴雪,但效果卻并不理想。
“要不我們賭一個方向試試吧,萬一能靠岸呢?總比凍死在海灣里強。”
一名已經有些支撐不住的隊員用細不可聞的聲音開口建議,比起等待上天的眷顧,他顯然更傾向于殊死一搏。
“現在的能見度太差,如果貿然行動很有可能像之前楊明他們那樣越走越遠,如果不小心開出了長城海灣那就真的有去無回了。”
作為小艇上唯一身體狀況還比較好的人,王威其實早就想過冒險突圍的方案,如果放在以往,他絕對不會放過這個當“英雄”的機會。
但自從上次吊裝事故發生后,被關了禁閉和處分的王威開始反思自己急功近利的錯誤觀念,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向經驗豐富的隊員取經,他終于意識到真正的英雄絕不是靠爭強好勇就當上的。
所以最終理智還是戰勝了沖動,王威冷靜分析了當下的局勢,最后確認原地等待救援才是最佳選擇。
只不過“等”不代表“坐以待斃”,趁著身上還有力氣,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造”登陸小艇。
先是將防雨塑料布裁剪成規整的長方形,然后用金屬安全扣改裝的拉環將四個小角固定在艇身的側面,以此來抵擋最具攻擊力的十三級大風。
為了驅散寒冷,登陸艇的發動機被調到了高速待機的狀態,散溢的機械熱能幫助隊員們緩解失溫癥狀。
同時為了保證不會被搜救的隊伍漏過,王威還冒險爬到了駕駛艙的頂部,在拇指大雪粒的撞擊下艱難架設好了一盞不間歇應急燈,鮮紅的燈光在蒼茫的風雪中不斷閃爍,承載這一船人的希望。
布置完所有準備后,王威回到駕駛臺前,他需要全神貫注,操控登陸小艇與風暴搏斗,保證自己的位置不會隨著洶涌的海流飄出去太遠。
時間就這么一分一秒地流逝,小艇上的大部分隊員都已經失去了行動能力,就連王威自己都感覺眼皮越來越重。
低溫讓他甚至產生了感官錯覺,明明溫度計上顯示著零下30c,但身體卻燥熱無比,甚至還產生了要脫衣服涼快涼快的錯覺。
王威知道這是人體失溫的征兆,但他卻并沒有躲到稍微溫暖一些的船艙里去,而是靠著強大的意志力堅守在駕駛臺,雙眼不斷掃視著四周,期待看到任何一點海面上的“風吹草動”。
“關禁閉的時候我向政委發過誓,絕不會再讓任何一名同伴身處險境,今天就算把這條命交代了,我也要撐到救援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