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
新聞班的工作的確頗有成效,隨著一篇篇重量級報道出現在各大刊物的醒目位置,老百姓對于南極考察的關注度與日俱增。
這不為了趁熱打鐵,一場別開生面的南極科普展覽在考察隊出發地上海如火如荼地舉辦了。
“這娃娃太可愛了,這眼睛圓圓的到處看,她多大啦?”
家門口就有規模這么大的南極展覽,李燕就帶著瑤兒也來湊熱鬧,可愛的寶寶一路上吸引了無數路人的目光,誰都愿意上來逗一逗,然后送上善意的微笑。
雖然八個月大的孩子還啥都看不明白,但李燕覺得應該讓女兒多感受一下父親的工作環境,而且說不定展覽上還能看到趙陽拍的照片,這意義可就大了,她甚至連到時候讓瑤兒用什么姿勢來合影都已經想了好幾套。
“歡迎來到大美南極科普展覽,一位成人票,一位免票,請問您需要講解服務嗎?嗯……我們還可以給您提供一輛嬰兒推車。”
展覽的組織井然有序,為了提升參觀者的體驗,甚至還專門安排了海洋局和水產大學的人來客串講解員。
雖然服務的價格不算便宜,但李燕只是猶豫了一秒鐘就欣然接受。
雖然趙陽參與南極考察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但作為妻子的她對這片神秘大陸的了解也僅限于丈夫零星的分享,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帶著女兒一起參觀,李燕也想看看南極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能夠吸引全世界的科學家前赴后繼。
接待的講解員是位非常年輕甚至有些稚嫩的年輕女孩,她滿臉局促,看著比李燕這個“客戶”還要緊張。
“您……您好,我是您今天的講解員,我叫木子,是上海水產大學的大二學生……”
李燕甚至懷疑自己是木子接待的一位觀眾,小姑娘結結巴巴地做著自我介紹,一張臉漲得通紅。
所幸雖然“不善辭”,但木子的專業水平極佳,對于南極的相關知識熟稔于心,每走過一個展位都能將其中涵蓋的內容和背景講透,讓李燕滿意地連連點頭。
“你們水產大學還教這些嗎?我記得應該還沒有極地科學相關的專業吧?”
行至休息區,李燕在木子的幫助下找了個隱蔽的角落給瑤兒喂奶,期間好奇地發問,因為在她的印象里中國還沒有哪一所大學已經開設了關于南北兩極研究的專業。
“嗯嗯,是的李姐,我在學校里學的是水產資源,但我從小就對極地特別有興趣,恰好我的專業課教授就曾經去過南極的外國考察站,所以從他那學到了不少知識。”
李燕的隨和讓木子放松了不少,她一邊左顧右盼防止有人誤入這片區域,一邊把自己是如何與極地結緣的故事講了出來。
“老師他說自己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能看到中國人自己的南極考察站,不過這個遺憾馬上就要被填補了,現在我們的考察隊正在南極奮勇戰斗,我相信很快就會傳來好消息了。”
木子并不知道自己面前正坐著兩位南極考察隊隊員的家屬,她雙眼熠熠生輝,講著從報紙上、從廣播里聽到的那些英勇事跡。
“這次展覽也專門布置了一個展區,成列的都是這次考察隊從南極發回來的珍貴影像資料,很多內容在國內都是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眼前,你可以好好期待一下。”
李燕沒有立馬“暴露”自己的身份,她就像一個普通觀眾,繼續跟著木子在不同的展廳瀏覽,從南極的自然地理風貌到生物系統演化,從人類南極科考歷史到中國極地事業的發展。
“這些照片上展現的是南極帝企鵝孵化的場景,和我們傳統認知不一樣,雌性帝企鵝在產蛋后,就會把‘寶寶’交給配偶,自己跑去海邊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