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歷了恐怖的狂浪襲擊,但嚴奇立下的軍令狀還是按時達成了。
突擊隊吸取了經驗教訓,舍棄了木樁來作為碼頭主體支撐的計劃,轉而將所有結構全部改為鋼管柱。
在之后的幾天里,隊員們穿著水衣站在依然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把一百多根鋼管一根一根地打進海底一米多深,再將柱子連接加固,最后把裝滿砂石的四百多條麻袋全部填入鋼管架子內。
因為時間太緊,很多海軍戰士都不愿輪崗換班,他們嫌戴手套不方便,悄悄將其脫下徒手就干。
堅硬銳利的鋼管在戰士們的手上留下了觸目驚心的血印,甚至有一位隊員的右手指肌腱都被砸斷了,卻依然只是上岸做了簡單的縫合手術就繼續投入戰斗。
嚴奇自己也是拼了命,連續幾天幾夜完全沒有合眼,高強度的勞動讓他多次暈倒在現場,但蘇醒后只是稍稍休息一會便再次奔赴“戰場”。
南極的惡劣天氣似乎還不愿意放突擊隊過關,在碼頭主體建筑完成的當晚,有一股氣旋所引發的狂風暴雨撲面而來,碼頭上用來固定的厚木板被巨浪整個掀起,還未完全凝固的砂石麻袋完全暴露在浪涌面前,頃刻間被沖出一個缺口。
為了不讓第一天的“悲劇”重演,嚴奇緊急向考察隊大本營求援,郭坤帶著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大家冒著波濤沖上碼頭,固定擋水模板,填補砂石麻袋的缺口,在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后總算是保住了碼頭。
隨著趙陽和楊明喜極而泣的相互擁抱,一座長約26米、寬約6米、深約3米的簡易碼頭終于出現在了大本營東側的海岸上,長城站的建設就此有了保障。
但在正式開始物資卸貨和器械運輸之前,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儀式”必須操辦,它代表著中國在南極科學考察事務上的第一步,也是這片神秘大路上中國人所留下的第一座“豐碑”。
那就是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奠基典禮。
“趙陽,你怎么還在這?待會奠基典禮就要開始了,新聞班的人都去了。”
沖洗照片的暗房門口,馬舒舒背著個小包,平時扎在腦后的頭發也披了下來,整個人青春洋溢,就好像大學生。
“前幾天不是在搶建碼頭嘛,好多照片積壓著都沒洗出來,今天想著早點起來先沖印一批,沒想到忙起來就忘了時間。”
“等等,你怎么也沒走?醫療班和后勤保障班不是應該一早就去大本營了嗎?難不成你是在等楊明那家伙?”
趙陽把手套摘掉,活動了下因為長時間彎曲而隱隱酸痛的老腰,今天是奠基典禮的日子,整艘船都被歡樂的氣氛所包圍,多日緊張的神經也總算放松了一些。
“他這人你還不知道,哪里熱鬧就往哪湊,早上和來祝賀的蘇聯人比掰手腕,結果把關節給弄傷了,我這不趕著回來拿藥膏嘛。”
馬舒舒使勁在撇清自己去而復返是為了楊明,但字里行間那份在乎卻連并非情場高手的趙陽都聽得出來。
“嘖嘖,楊明這榆木疙瘩,竟然還真能追到女生,簡直不可思議。”
馬舒舒沒聽到趙陽的“竊竊私語”,她滿心都在今天自己的打扮上,因為是“典禮”,所以郭坤特別批準女隊員們可以稍加化妝。
說是化妝,但其實也就是抹點面霜,擦點口紅,但就是這么一點點小小的改變,讓一路走來同樣辛勞的姑娘們歡天喜地。
跟著“長城i號”登陸艇來到大本營,趙陽看到房屋建筑班的隊員正拿著鐵鏟在鵝卵石地面上挖坑,從來沒參加過奠基典禮的他好奇心大盛,跑過去就是快門狂按,拍下了好幾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