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年頭撰寫的那篇關于“改革開放在南方”的特別報道可謂是一戰成名,讓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記者一下子就在行業內立穩了腳跟。
鮮花掌聲簇擁之下,趙陽反倒更加低調,他始終認為時代的浪潮滾滾而來,作為新聞工作者本就有責任將其記錄并廣而告之。
所以今天這后半頓的早飯吃得格外倉促,到最后趙陽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一邊收拾筆記本準備出門,一邊向李燕保證晚上肯定早些回來帶她去吃烤鴨。
從家屬樓出來,右手邊就是汽車房和籃球場,整齊排列的洋槐白花綴滿枝頭,醉人的香氣帶著絲絲甜味隨風飄蕩。
再往前就是小食堂,旁邊栽著一棵冠如華蓋的大桑樹,聽社里的老人說五六十年代那會,還能親眼看到蠶寶寶的生命輪回。
穿過工字樓前花園的時候,趙陽還看到幾個皮娃子追著蝴蝶在跑,那幅歡呼雀躍的畫面,完全就是大院幾十年如一日的生動寫照。
“這就來了?不多陪你媳婦一會?女人懷了孩子就更怕孤單,聽老哥一句話,別仗著年輕就老把家庭放到事業后面。”
老沈站在仁義樓下面抽煙,看到趙陽過來趕緊掐滅,這么小心純粹是因為怕三手煙影響懷孕的李燕。
“沈哥,放心吧,李燕不是那種人,她一直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而且現在整個國家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我感覺渾身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勁,恨不得走遍大好河山的每一寸土地,把那些最動人的事跡都寫出來。”
年輕的趙陽聽不懂老沈的話里有話,只是一味講著自己的雄心壯志。
那越發激昂的聲音回蕩在仁義樓的紅柱磚墻間,就好像他當年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門望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廣場上所有人共同高唱的國歌一樣響亮。
老沈沒再多說什么,他加快步子來到二樓的一間普通辦公室前,在得到回應后才推門而入。
“小沈,小趙,來啦,快坐,要不要嘗嘗我老家剛寄來的茶葉,正宗蚌龍普洱,在北京可不常見哦。”
很難想象屋子里這位儒雅溫和的老人掌管著中國最大的新聞機構,原本在案頭整理文稿的他放下手中的鋼筆,起身就要親自泡茶。
老沈嚇得一個激靈,上前兩步搶過茶具,很快三杯清茗冒著裊裊熱氣被放在了桌上,而趙陽也從穆老那聽到了這次緊急任務的全貌。
“兩個月前,我國駐美大使向美國政府提交了《南極條約》的加入書并順利通過,作為條約的締約國,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召開的第十二屆《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將邀請我們以觀察員身份參加。”
“昨天上午國務院已經正式批準,組建以外交部、極地科考專家和記者為成員的代表團,經過相關部門和領導的決定,由我們新華社派遣人員全程報道此次會議。”
“小沈,小趙,你們之前在廣東與河北的工作都很出色,社里也希望再加加擔子,這次你們既要順利完成任務,同時也要對外展示我們中國新聞工作者的風采。”
穆老每說一句話,老沈和趙陽的腰桿就多挺直了幾分,這可是代表國家到海外參加重要國際會議,是尋常人想都不敢想的莫大榮耀,如今卻是落在了他們的身上。
“請組織放心,保證完成任務!”兩人異口同聲。
從仁義樓出來已經快中午時分,由于事發突然且時間緊迫,趙陽兩人需要即刻起程,連夜趕往上海與昨晚就已經出發的外交部領導和極地科考專家匯合,做好充足準備并制定好參會的各項預案后再一起飛往澳大利亞。
很久以前,古希臘人認為在地球的南半球必定會有一塊大陸存在,以與北半球有人類居住的那些大陸相對稱,地球才能保持平衡,并給這塊大陸起名叫“未知的南方大陸”。
但由于交通運輸和物質條件的限制,直到19世紀20年代,人類才探尋到隱匿近兩億年之久的“神秘南方大陸”——南極洲。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南極進入常年考察站時代,各國建立功能豐富的科學考察站,并以站點為基地開展各項工作,廣泛的國際合作格局也慢慢形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變革,大家都開始注意到了這片廣袤的冰雪大陸有著無限的資源值得被考察和開發,于是各種衛星遙感和探空火箭等新手段和先進設備被陸續應用。
當極地開發逐步由愿景變為現實,極地安全對全球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也推動著正處于變革時期的我國不得不投身其中。
此時的趙陽還并不知道自己將就此與南極大陸結下不解之緣。
迎著透過銀杏樹繁茂綠葉灑落的斑駁光影,他只是在暗暗可惜,看來答應李燕的這頓烤鴨終究還是要延期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