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城到東宮的這條路本沒有多遠,只需要轉過三條街巷即可,但今天塵風走了很久很久。
他沒有坐車駕,雙腿麻木地往前邁動,隨行的護衛親兵們壓根不敢上前打擾,就在后面遠遠地跟著。
各種各樣的往事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兩人還是邊軍同袍時,顧思年就愿意舍命相救,拼死相搏,因為收復北涼這個志向兩人成為至交;
后來雍州戰事,兩人深陷重圍,為了救顧思年,塵風不惜主動暴露皇子身份;
再后來,顧思年力挺他走上奪嫡之路……
這么多年來,兩人情同手足,比親兄弟還要親。
直到今天,他竟然發現顧思年與他有血脈親情!
……
等塵風跨進東宮府門、步入大殿的時候才發現屋中早已站滿了人:
禮部尚書宋慎如、戶部尚書沈儒、刑部尚書蔡象樞、工部尚書周洪漠、吏部侍郎顧書硯、左右虎賁衛主將沈岱、凌超,還有第五南山、塵屠南、雪辭秋。
六部與軍方皆有重臣到場,放在平日里一定有人會說太子結黨、圖謀不軌,但這些人真的不是約好的,而是朝會一結束就自發來到了太子府。
兩撥人大眼瞪小眼,沈儒他們很好奇塵屠南、雪辭秋兩個人為什么會在這?
其實從南疆戰事結束之后他們就隱隱察覺到塵風與塵屠南之間的關系有些古怪,但塵風不說,他們也不會去問。
這種古怪的氣氛讓第五南山有些尷尬,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
“都是自己人。”
眾人了然~
屋中悄然無聲,所有人都用一種急切、焦慮的眼神盯著塵風。
只見當朝太子低著頭,木然地走到主位上坐下,目光茫然還帶著些呆滯:
“為什么,為什么年哥會是平陵王的兒子,為什么?”
第五南山無奈地說到:
“此事太過重大,王爺原本想著局勢大定之后再告訴殿下,沒想到……”
在場的就只有第五南山知道顧思年的真正身份,他很清楚顧思年沒有告訴塵風此事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怕他太激動做出什么傻事來。
“皇叔,皇叔還有血脈在世。”
塵風的眼眸中有淚花閃爍:
“這也是一種幸事吧。”
“殿下,此事該趕緊拿個主意了。”
沈儒沉聲道:
“以陛下對平陵王一案的態度,顧王爺入獄之后必定是九死一生。
平陵王一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咱們暫且不論,可北涼王這么多年來戍守邊關、忠心耿耿,尸山血海里殺出一條血路。
更是為大涼朝收復失地、一雪前恥,有開疆拓土之功!
這樣的人若是以謀逆之罪被處死,天下百姓必會心寒!微臣實在想不到到時候朝廷用什么辦法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就算不論私情,也該考慮這么做的后果。
顧王爺若是身死,二十萬北涼軍會怎么想?那么多驍勇善戰的北涼武將會怎么想?
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朝廷卻在背后捅刀子?
殺了一個北涼王還會不會殺其他將軍?
到時候萬一北境生亂,后果不堪設想!
這是亡國之象啊!”
塵風回朝之后并沒有將平陵王一案的真相告訴他們,幾位尚書大人只是憑著本心覺得此案有冤情。
“沈大人說得對,顧王爺決不能出事!”
蔡象樞板著臉說道:
“恐北境生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事關江山社稷的穩定!
顧王爺與太子殿下私交甚厚、有沙場換命的友誼,此事滿朝皆知。
齊王彈劾北涼王是假,真正的目的是想通過此事牽連太子殿下!
當初殿下之所以去北境投軍,就是因為平陵王一案與陛下生出嫌隙,現在舊案重提,陛下會不會因為此事對殿下心生不滿、忌憚?
今天一下朝就有不少大臣去了齊王府,都是以前齊王麾下的死忠,他們隱隱有死灰復燃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