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也辛苦了,大涼有你們,朕心甚慰!”
“謝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塵堯袍袖一揮:
“入城,朕要祭奠大涼太祖!”
……
靈岳山四周從一個月前開始已經有重兵駐扎,警戒四周,今日更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甲士密布,任何閑雜人等都不能靠近一步。
只因為塵堯入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祭奠太祖曾經居住過的那座涼王府。
雖說在圣涼城的太廟了供奉著太祖的靈位、畫像,但歷代塵姓子孫都將靈岳山當成心中的圣地,這里才是塵姓一族崛起的地方,歷代皇帝登基之后都有遠赴北涼祭奠太祖的慣例。
而這一慣例因為三州失陷中斷數十年。
這座依山而建的涼王府實際上就是大涼朝的另一座太廟,只供奉開國先祖一人。
塵堯身披龍袍,拾階而上,身后是齊王、秦王、北涼王、司馬太傅以及一眾文武百官,依稀能看見山頂矗立的那座廟堂。
塵堯每往上走一步似乎都能感受自己離先祖更近了幾分,心中的那種敬畏之情越發濃厚,而這種感覺是他在京城太廟里從未感受到的。
登頂之后,映入塵堯眼簾的并不是一座靈位牌匾,而是一具玄色的戰甲,他在祖籍中看過,當初那位太祖就是穿著這身甲胄馳騁疆場,定鼎天下。
“呼~”
塵堯長出了一口氣,能感覺到他的呼吸越發急促。
負責此次儀典章程的宋慎如宋大人朗聲高呼:
“跪!”
這一次跪下的不止是文武百官,就連塵堯都恭恭敬敬地以頭伏地。
三拜之后,塵堯雙手高舉過頭頂,朗聲高喝:
維乎!皇考之奠祭。
朕躬臨太廟,肅穆以瞻,心潮澎湃,憶我開國先祖,其勛業之偉,如日中天,光照寰宇,朕思之,不禁淚濕衣襟,乃援筆作賦,以頌先祖之鴻烈,并自陳朕躬之不足,誓師于將來,期以再造輝煌。
昔我先祖,崛起于亂世,破萬難而開新局,奮一世之余烈,振長策以御宇內,掃六合而蕩八荒,吞亂賊而亡諸侯,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其威之烈,震爍古今,其德之廣,澤被四海。彼其之時,先祖智勇雙全,雄才大略,開疆拓土,安撫黎庶,奠定邦國,安寧社稷,此皆先祖之鴻勛茂烈,非筆墨所能形容也。
朕承先祖之遺緒,夙夜憂思,欲繼先烈之志,然朕才疏學淺,德薄才庸,未能盡承先祖之遺訓,致使國事日非,民生凋敝,朕心愧疚,如芒刺背,日夜難安。每念先祖之勛業,朕之不足,益覺慚愧。
然朕亦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朕愿以此次祭奠為契機,深自反省,竭誠盡節,以圖自強。朕將親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興利除弊,以安百姓。
朕將秉持先祖之遺志,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以期國家昌盛,社稷綿延。先祖在天之靈,必鑒朕之誠意,朕將不辱使命,勇往直前,以繼先祖之烈,光復我朝之輝煌。
朕誓以先祖之精神,激勵吾民,振臂一呼,百應云集,共赴國難,再創偉業。先祖之德,永垂不朽;朕之志愿,昭昭于天下。
謹以此文,獻于先祖之靈前,伏惟尚饗!
愿太祖之靈,佑我大涼,萬世昌隆!
“咚!”
“咚咚!”
話音落下的那一刻,涼州滿城鼓響,震天動地,百官同時叩首,山呼海嘯:
“愿太祖之靈,佑我大涼,萬世昌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