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隆十一年秋
從京城晃晃悠悠趕了一個月路的司禮監太監總算是將皇帝的圣旨送到了涼州城,少歇幾天后又馬不停蹄地趕了回去。
圣旨的內容很簡單:
先是慰問了一下前線將士,感念他們勞苦功高,然后讓顧思年率麾下眾將盡快起程,趕赴京城受封。至于邊軍,依舊駐扎北荒三州,以備不測。
圣旨中并未明要給顧思年加封何官何職,但一個多月來顧思年即將封王的消息早已傳遍了整座官場。
原因只有一個:
禮部已經在著手準備典禮章程。
“看到這道圣旨咱們的心總算是真正定了下來。”
褚北瞻的嘴角微微勾起:
“東宮與太傅府聯手,出手就是不同凡響啊。
竟然殺了上百名官兵運入平陵王府,制造輿論、蠱惑人心,想要借此引起陛下對大將軍的猜疑。
手段之狠辣讓人心驚。”
“不得不說,這一步棋走得還是很妙的。”
顧思年冷笑一聲:
“他們明白,直接找些借口攻擊我是沒用的,因為咱們沒有把柄在他們手上。但平陵王一案是陛下心中的痛,冷不丁的提起來很容易讓陛下聯想到咱們手中的兵權。
攻心為上~
司馬老賊果然毒辣啊~”
以顧思年對太子的了解,他還想不出如此絕妙的方法,所以此計定然出自司馬仲騫之手。
“得虧南山提前一步去了京城。”
褚北瞻略帶一絲慶幸:
“這種事光靠秦王殿下還有宋大人、柳姑娘怕是難以應付。”
“不光是難以應付,只怕還要把自己搭進去。”
顧思年苦笑一聲:
“以我對塵風的了解,他一定會一頭栽進司馬老賊挖好的坑里,替那些所謂的平陵王舊部辯駁,說些他們不是逆黨,并無不臣之心之類的話。
說不定到最后又會牽扯到平陵王一案的本身,替平陵王喊冤。
如此陛下就會震怒,甚至重罰塵風,他辛辛苦苦幾年在陛下心中留下的好印象,一朝之間煙消云散。
一手扳倒塵風、一手阻撓我獲得更多的權力,這一石二鳥之計絕啊。”
褚北瞻與游康紛紛點頭附和,不是說塵風腦子笨,而是他性子耿直,轉不了這么多彎。
“行了,不說這個了,至少現在已經板上釘釘。”
顧思年笑道:
“咱們還是議一議回京的事吧,算算日子,這兩天就該起程了。”
“陛下這道圣旨有些奇怪啊。”
游康微皺著眉頭,眼中滿是疑惑:
“圣旨中讓大將軍率眾將回京受封,但是帶哪些人回去、帶多少兵馬回京一個字也沒提,甚至連兵部都沒給咱們提出明確要求。
總給人一種云里霧里的感覺。”
要知道大戰結束之后,左右虎賁衛已經提前一步回京了,但瑯州衛、雍州衛的兵馬全部駐扎在三州境內,立過戰功的將軍更是數不勝數。
帶誰去京城?帶多少兵馬回京?
你總不能浩浩蕩蕩拉上十萬兵馬吧,就算你不是造反也得說你是造反。
“看不出來嗎?這是陛下在考驗咱們呢。”
顧思年笑了笑:
“帶的兵馬多了,有人會指責你有不臣之心、帶的兵馬少了,又顯得沒有彰顯出邊軍之威嚴。
隨行將軍是同一個道理,若是只去我顧思年一個,一定會有人說難不成所有軍功都是你一個人的?
但也不能帶太多將軍赴京,北荒還得有人駐守,邊關安危是頭等大事。”
“好家伙。”
游康撓了撓頭,十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