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州官衙的前廳跪著好些身影,以葛靖、文愈、顧思年為首的瑯州文武基本上都來了。
在他們面前站著的是一位來自京城的內侍,頭戴高冠、鑲嵌玉石,身披鮮艷的大紅袍,眉宇間帶著男子不該有的陰氣。
他手中那道金黃色的卷軸便是圣旨,正所謂見圣旨如見圣上,所有人都保持著最大的恭敬。
像瑯州這種邊關偏僻之地,往日最多接到六部各種各樣的公文,見到圣旨的次數可是屈指可數。
“咳咳。”
太監只這么輕輕的一咳嗽,所有人便老老實實的將腦袋磕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瑯州衛去歲靖邊城大捷,殺北燕皇子申屠空,收復失地;
今年開春之際又大敗燕軍,斬首大將蘇孛臺以下賊兵三萬之眾,揚我邊軍威武,彰顯大涼國威!
朕心甚悅!
瑯州文武群臣為國分憂,皆有厚賞,以表功德。
原兵部北境司左司監葛靖,升任從三品北境司司丞!
著瑯州衛副總兵顧思年,即日啟程赴京,入朝面圣!”
“欽此!”
“謝陛下隆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陣山呼之后,官階最高的葛靖率先起身從太監的手中接過了圣旨,同時笑著說道:
“瑯州路遠,公公遠道而來真是辛苦了,呵呵~”
葛靖不著痕跡的往太監的衣袖中塞了點什么東西,這位公公立馬笑容滿面:
“葛大人說笑了,雜家都是替陛下做事,辛苦點算得什么?
倒是要先恭喜葛大人了,官升北境司司丞,日后回了京城,雜家怎么著也得去討杯酒喝。”
“哈哈哈,公公來便是,酒管夠!”
到底是京官啊,葛靖與這位太監聊得熱火朝天,老人的臉上寫滿了喜悅二字,北境司司丞一職總算是坐穩了。
寒暄一番后,紅袍太監看向了顧思年:
“觀這位將軍相貌堂堂,年紀輕輕,想必就是聲威赫赫的瑯州衛副總兵,顧將軍吧?
當真是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顧將軍端的是一表人才!”
“公公過獎!”
顧思年極為客氣的回道:
“能為陛下分憂是咱們的福氣!”
“嗯,顧將軍說的極是。
不過雜家還是得多嘮叨一句,入京面圣可是大事,將軍得盡早啟程。
畢竟是天大的喜事,容不得怠慢。”
“多謝公公告知!”
雖然在圣旨中并未明如何賞賜顧思年,但召其入京面圣就能說明一切。
因為邊關六鎮的每一位總兵在就任前都會入朝受封。
“行了,雜家不能久留,還得回京復命。
諸位大人,告辭!”
“告辭!”
這位大太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片刻都沒耽擱,瑯州到底是邊關,沒什么值得他們留下來玩樂的地方。
葛靖握著圣旨轉過身來:
“呵呵,顧將軍,咱們先提前恭喜了啊!
哈哈!”
“恭喜顧將軍!”
全場一片歡笑,尤其是褚北瞻那幫嫡系武將更是十分開心。
等這次顧思年從京城回來,就是瑯州衛軍權最高的那個人。
“行了,那就回去準備吧。”
葛靖輕輕一揮手:
“后天一早,你跟著本官一起回京!”
“諾!”
……
“筑城一事準備的怎么樣了?”
書房內,顧思年正盯著地圖,目光沿著靖邊城一線來回打量,雖說即將入京受封,但顧思年最掛念的還是瑯州邊關的防務。
褚北瞻沉聲應道:
“墨燭已經帶著墨家人去了靖邊城,看看如何修繕城墻最堅固、最省時省力,文大人與慕大人那邊正著手征集民夫,盡快開工建造。”
墨家可絕不僅僅會打造些兵器,營工建造那也是他們的強項。
“嗯。”
顧思年微微點頭:
“除了修繕防線,你們還得著手準備擴軍一事。
就按照南山之前說的那樣,營兵鄉勇不需要再分彼此,盡快將全軍上下的兵力整合在一起。
軍中老弱病殘之卒一概不能再用,發放撫恤讓他們回家,同時在各縣征兵,擴充邊軍軍力。
我去一趟京城,來回至少小兩個月,這段時間瑯州城的軍務就交給你們了。”
第五南山輕聲問道:
“擴軍的話,擴到多少兵馬合適?
戶部兵部每年撥下來的軍餉物資堪堪也就夠兩萬五千兵馬所用,咱們就按照這個數去招兵?”
“不,要越多越好!”
顧思年沉聲道:
“這次去京城我會想辦法,盡可能的讓戶部兵部多給咱們撥銀子,你們放心招人便是!”
在顧思年看來,未來應對北燕入侵,兩萬多兵馬是絕對不夠的,瑯州衛需要一支雄壯的兵馬。
“好!”
“還有最后一件事!”
顧思年很認真的豎起了一根手指頭:
“等我從京城回來,準備去一趟北荒!到時候北瞻跟我一起去。”
“去北荒?”
褚北瞻的瞳孔驟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