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知恩圖報!”
葛靖大為贊賞:
“成,這件事我就壓下了。”
“謝大人!”
……
團團火光驅散了些許黑幕,幾道人影半躺在椅子上,坐在城頭遠遠眺望。
除了褚北瞻、第五南山這兩位心腹,董壽與游康也赫然在列,這種搭配倒極為少見。
兩位副總兵,兩位指揮僉事,瑯州衛的軍權就握在這些人手里。
燕軍已經徹底退兵,幾人頗為悠閑,人手拎著一壺酒,有一口沒一口的灌著。
“得提前恭喜顧兄了啊~”
游康喃喃道:
“這次大捷只要傳回京城,升任總兵就是板上釘釘,以后就是咱們的頂頭上司。”
游康平復了好些天,才算從游峰戰死的悲傷中走出來,他也想明白了,人死不能復生,最起碼顧思年去找了葛靖,替游峰保全了名聲和家眷。
“二十歲的總兵啊,想都不敢想,放眼整個朝堂都是聞所未聞。”
董壽自顧自的灌了口酒:
“想我二十歲的時候才初入軍伍,靠著第一場戰事宰了兩個蠻子才升了個小旗。
那時候覺得自己已經厲害無比,是軍中罕見的天才。
直到遇見顧將軍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
游康與顧思年有些私交,所以他樂意稱呼一聲顧兄,董壽就不一樣了,沒這么熟絡。
“誰說不是呢。”
游康嘟嘟囔囔:“人比人,氣死人啊。”
“咳咳,這個那個……”
顧思年支支吾吾的看向董壽:
“董將軍,您在瑯州衛領命十幾年了,論資歷是我的前輩、論戰功也不差,這總兵的位置要不你來……”
“得得得,別在這假模假樣的。”
董壽連連擺手,毫不客氣的反問道:
“這天底下還有不喜歡升官的人?”
這么直截了當的反問讓顧思年啞口無,哭笑不得。
“唉~”
董壽嘆了口氣,往椅背上一縮:
“我董壽是個俗人,也喜歡升官,瑯州衛總兵這個位置是我夢寐以求的。
但話又說回來,官位越高,肩上的擔子越重。
我董壽有幾斤幾兩自己心知肚明,論領軍之才遠不如顧將軍、論軍中威望也差了不止一星半點、論要比品行、心胸我更是被甩出去十萬八千里。
當個副總兵我知足了,總兵的位置還是顧將軍來吧。
就像游將軍臨死前說的那樣,瑯州衛在你的手里一定會更好!”
幾人良久無,好像在這一刻所有人都默認顧思年就是頭。
“瑯州衛指揮使啊~”
顧思年緩緩起身,從靖邊城頭向外眺望:
“董大哥說的很對,官位越高,擔子越重。
此次燕軍雖敗,但早晚有一天會卷土重來,他們的狼子野心天下皆知。
下一次怕就是驚天大戰了,這瑯州邊防該如何守,需要咱們好好商議商議。”
“這不是有位大才嗎~”
游康笑著看向第五南山:
“早就聽聞顧兄麾下有一得力幕僚,才華橫溢,要不今天就讓咱們開開眼?”
幾人齊刷刷的看向第五南山,顧思年也抱以笑容。
他今天之所以帶著第五南山一起露面,就是為以后打好基礎,董壽與游康從這一刻起就算是自己人了。
一身青衣的第五南山輕撫冰涼的墻磚,淡淡的說道:
“燕軍以騎兵為主,縱橫疆場,機動性極強。
要想確保瑯州無憂,首先就要將戰場放在邊境之外。
我們腳下的這座靖邊城地勢險要,但還不夠,往西是一片空地,燕軍游騎時而就會偷過。
從城墻到西面的大山,最窄的地方僅僅十余里,完全可以筑起一道高墻,徹底封死燕軍入關之路。”
“有道理啊~”
董壽喃喃道:
“邊境百姓飽受燕軍游騎肆虐之苦,這道墻立起來可以一勞永逸!
唯一的缺點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顧思年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此事我會和文刺史他們商議,看看能不能咬咬牙,筑起這道墻!”
第五南山接著說道:
“卡死這座山口,靖邊城就是臨敵的第一線,邊軍主力可駐扎于此。
身后的崇北關三城為二線,屯駐野戰騎軍,從崇北關三城到靖邊城,修整寬闊的馳道,讓軍糧物資可以十分便捷的抵達前線,這樣一來可解后勤之患。
最后,當重整軍力,成規模的擴軍。
依我看以后就別分什么鄉勇營兵了,統一都是邊軍!打破兩者的尊卑之分。
這次大戰鄉勇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戰斗力,可用!
邊軍一心,戰力更盛!
我們有堅城、有后勤、有雄師。
燕賊,不足懼!”
第五南山斬釘截鐵的握緊了拳頭。
“說的好!”
四位實權武將面面相覷,同時朝這位青衣背影豎起了大拇指。
「求票票啦,大戰告一段落,很快要去北荒,那個魂牽夢繞的北涼」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