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的目光跟隨他的指引,臉上的戒備逐漸被困惑取代。
見是江恨離,不是別人,甘甜的緊張感減輕很多,她快步走到門口,打開門,見門牌號真的是301。
“我住在401……”她喃喃自語,突然意識到什么,“停電的時候,我走樓梯上樓,可能走錯樓層了...…”
江恨離這才恍然大悟。
這棟老樓的每層布局幾乎一模一樣,在黑暗中很容易混淆,而且,都是東邊第一間,只是樓層不一樣,位置相同。
加之他離開時沒有關門,甘甜很可能誤以為這是她自己的房間。
“甘科長,這是個誤會。”江恨離微微一笑,“我從前臺回來后,發現有人在我的床上,也被嚇了一跳。”
甘甜臉頰微微泛紅,低聲道:“非常抱歉,江鎮長。我……我真的沒注意到這不是我的房間,剛才錯怪你了。”
江恨離淡然一笑:“沒事的,純屬誤會。”
“我走啦。”甘甜的語氣難得的溫柔。
第二天上午的課程是“突發事件應對與媒體溝通”,講師邀請學員們分組模擬新聞發布會現場。
巧合的是,江恨離和甘甜再次被分到了同一組。
這次案例模擬的是一起建筑坍塌事故,甘甜扮演政府發人,江恨離則扮演事故處理總指揮。
在準備過程中,兩人展現了驚人的默契。
“我認為應該首先表達對遇難者的哀悼和對家屬的慰問,”甘甜分析道,“然后再說明事故調查和救援進展。”
江恨離補充道:“同時要強調政府正在采取的措施,給公眾以信心。但不能過早下結論或推卸責任。”
模擬發布會上,面對由其他學員扮演的“記者”們尖銳的提問,甘甜從容不迫,回答既保持了信息的透明度,又體現了人文關懷。
而江恨離的補充說明則提供了更多技術細節,兩人配合無間。
講師最后點評時特別表揚了他們的表現:“甘甜和江恨離的回應充分體現了責任擔當和專業素養,既有溫度又有力度,是很好的示范。”
下課休息時,甘甜主動對江恨離說:“你的配合很好,讓整個回應更加立體。”
“是你這個發人做得出色,”江恨離真誠地說,“面對那些棘手問題,我都捏了一把汗,你卻應對得游刃有余。”
甘甜微微一笑——這是江恨離第一次看到她真心的笑容,雖然很淡,卻如冰雪初融般令人驚艷:“其實我很緊張,只是不表現出來而已。”
這一刻,江恨離感覺到兩人之間的距離似乎拉近了許多。
為期半個月的培訓班很快到了尾聲。
最后一堂課結束時,窗外飄起了細密的雨絲,帶著初秋的涼意。
江恨離收拾好行李箱,正準備下樓,轉身就看見甘甜站在走廊盡頭,手里拎著兩個沉甸甸的帆布包,還有一個行李箱。
江恨離關切地問:“這么多東西?”
甘甜莞爾一笑:“帶了些土特產回去和同事分享,現在只要有同事出差或者培訓,帶土特產分享,成了慣例。”
江恨離看著甘甜胳膊上勒出的紅印,沒等她再說什么,伸手就接過了兩個帆布包。
走廊里的學員大多已經走了,只剩下零星幾個收拾東西的身影,兩人的腳步聲在空曠的走廊里格外清晰。
到了樓下,雨絲比剛才密了些,風裹著涼意吹過來,甘甜下意識攏了攏外套。
江恨離把帆布包往臂彎里緊了緊,騰出一只手撐開傘,將大半傘面都傾向甘甜那邊:“先去路邊等車,別淋著了。”
路邊很快駛來一輛空出租車,江恨離先拉開后門,護著甘甜坐進去,又轉身把帆布包和行李箱塞進后備箱。
甘甜上了出租車,通過車窗向江恨離揮手致意:“江鎮長,謝謝啦,我走了,后會有期!”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