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認得這個結構,這是人類建筑史上最古老、也最經典的承重結構之一。
從古羅馬的萬神殿,到龍國的趙州橋,無一不是這種智慧的結晶。
在發現材料強度不足的第一時間。
他們這群龍國最頂尖的頭腦,就將所有已知的結構模型,都在超級計算機中進行了億萬次的模擬推演。
拱形結構,自然是重中之重。
結論是……
有效果,但遠遠不夠!
三百米深的覆土,那是什么概念?
那是億萬噸的恐怖重壓!
再加上未來末日災變中,難以預測的地震、沖擊波……
一個單純的拱形結構,即便能將壓力傳導,其自身也需要無與倫比的強度。
而他們,缺的就是這種強度的材料!
難道……連林顧問,這位幾乎被神化的重生者,也只能給出這樣一個“基礎”的方案嗎?
一種名為“失望”的情緒,比之前的“絕望”更加冰冷,開始在王建國的心底蔓延。
或許,他們真的把希望寄托得太高,將林云想象得太萬能了。
他終究是人,不是神。
然而,就在指揮室內所有人的心,都沉入谷底的剎那——
屏幕上,林云的手指,并未停下!
那根劃出第一道弧線的手指,如同一位正在揮毫潑墨的書法宗師。
筆鋒一轉,氣勢陡變!
只見他以那道巨大的主拱為骨,指尖光芒閃爍。
無數更細、更復雜的線條開始在主拱之下縱橫交錯,瘋狂滋生!
“看!那是什么!”
一名工程師失聲驚呼,死死地盯著屏幕。
在他們的視野中,無數的直線開始連接主拱的內壁與底部。
它們彼此交織,首尾相連,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穩固無比的三角形!
“桁架!這是空間桁架結構!”
王建國瞳孔猛地一縮,心臟瘋狂地跳動起來。
他看懂了!
林云并非只是畫了一個簡單的拱,而是以拱為基,在內部構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桁架系統!
每一個三角形都是一個穩定的單元,無數的單元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力的傳導網絡!
這一下,施加在主拱上的壓力,不再是簡單的傳遞。
而是被這個復雜的網絡瞬間分解、稀釋,傳遞到結構的每一個角落!
這還沒完!
林云的手指再度滑動,這一次,他的目標是避難所的穹頂!
原本平直的穹頂設計被他毫不留情地抹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微微向上隆起的、如同倒扣的淺盤般的巨大曲面!
“殼體結構!”
另一位老專家激動得渾身發抖,幾乎要從椅子上站起來。
“他……他把穹頂改成了薄殼結構!”
“利用曲面自身的剛度來抵抗壓力!”
“這……這能將材料的利用率提升到極致!”
如果說,之前的桁架結構是“分解”壓力。
那么此刻的殼體結構,就是“引導”壓力!讓壓力順著曲面流動,化為無形!
一筆,又一筆!
林云的動作行云流水,沒有絲毫的遲滯與思考。
仿佛這座能容納百萬人的地下城邦,早已在他腦海中演練了千百遍。
他將原本設計中粗大笨重的中央承重柱,削減了百分之九十!
取而代之的,是從側壁上,如同古樹的根系般,斜向伸出的一道道懸臂梁!
這些懸臂梁與穹頂的殼體結構、下方的桁架網絡完美地銜接在一起。
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
“我的天……懸臂支撐……他把側壁的巖體也變成了承重結構的一部分!”
“還有那些連接點!你們看那些連接點!”
“那不是簡單的建筑結構,那是什么……那是什么幾何結構?”
所有人都被屏幕上最后成型的細節震撼了。
在那些桁架、懸臂梁與主拱的交匯處,林云沒有使用傳統的工程設計,而是繪制出了一種……
類似于蜂巢、又像是葉片脈絡的仿生結構!
那是一種源于自然,卻又超越自然的幾何美學!
充滿了韻律與力量感!
“仿生幾何學……通過模仿生物的天然結構,來實現應力的最優化分布……”
王建國喃喃自語,他的大腦已經有些缺氧。
眼前的一切,已經徹底顛覆了他數十年來建立的工程學認知。
拱形結構、桁架結構、殼體結構、懸臂支撐結構、仿生幾何結構……
任何一種,都是結構工程學中的經典或前沿理論。
但是,將它們如此天馬行空,卻又絲絲入扣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相輔相成、彼此增益的復合結構體系……
這是何等恐怖的構想!
這已經不是設計,而是創造!
這是真真正正的神來之筆!
超級計算機之所以算不出來,是因為它的邏輯是基于已有的模型進行排列組合。
它能進行億萬次推演,卻無法誕生一次真正的“靈感”!
而眼前這個方案,就是一次驚世駭俗的、足以載入人類建筑史冊的偉大靈感!
不到一個小時,甚至前后不過十分鐘!
困擾了他們十個晝夜,耗盡了龍國最頂尖工程師團隊所有心血的難題,就被林云這看似隨意的幾筆,徹底破解!
“呼……呼……”
王建國粗重地喘息著,他死死地盯著屏幕上那份最終成型的、復雜而又完美的改良方案,那已經不能稱之為圖紙,而是一件藝術品!
一件充滿了力量與智慧的鋼鐵藝術品!
他甚至能想象得到,當這座地下城邦建成之后,內部的空間將是何等的宏偉壯麗!
巨大的穹頂之下,再無密密麻麻的立柱遮擋。
只有開闊的平原、整齊的居住區、以及那如同巨龍肋骨般,充滿安全感的巨大桁架拱頂!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