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如今已經十五歲,讀書八年,早已破萬卷。
寫的文章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但這次會試,他要想獲得會元。
那么破題就要巧妙,要有深意,那么就不能隨意下筆了。
好在他之前在楊遠那里請教,討論了一些治國之道。
對于這題也不是沒有思路。
同時他腦中還想起了在現代上大學時,《公共管理學》中的內容。
想到這里,他已經有了思路。
寫下破題“圣賢論治,本于心法。夫子舉千乘示規,五事貫乎一誠,蓋以天德立王道也。”
破了題,接下來的承題就好寫了。
就像是解方程式,只要思路打開了,后面就好解了。
之前讀過的一本本書,如今在腦海中浮現。
李鈺的腦中像是裝著一個巨大的藏書庫,而且還分門別類地碼放好。
需要什么內容,只需要按照歸類去尋找即可。
文思泉涌,很快便將文章寫完。
隨后李鈺開始檢查,如今他的文章,夫子已經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便與李鈺一起逐字逐句地推敲,去掉一些用處不大的詞語,對文章進行精簡。
發現竟還有不少可以修改的地方。
他急忙修改起來,這也是他和夫子在一起推敲時練出的本領。
有些人會寫文章,但卻不會改文章。
李鈺以前就只會寫,不會改。
不過在和夫子相處久了后,也能改文章了。
此刻他完全跳出了之前的思維,想著他如果是柳夫子的話,會如何看待這文章。
又將自己帶入了顧辭遠的角度。
如果顧辭遠又會怎么寫?
他來京一個多月,已經將顧辭遠的文風和思想研究了一遍。
不說研究透了,至少也有七八分。
靠著這種本事,李鈺將文章改了兩次,自覺找不出什么毛病。
這才將文章謄抄到了試卷上。
此時天色已經大亮,如果和鄉試相比,李鈺的速度無疑下降了不少。
不過李鈺要的是精益求精,反正會試不能提前交卷,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將文章寫好。
三月份的京城還是有些冷的。
涼風一吹,李鈺感覺手都要僵了,趕緊哈了口氣,雙手互搓了幾下,讓手暖和起來。
然后看向第二題。
《大學》云:“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
試論教化所以安邦定國,而及于上行下效之機理。
李鈺眉頭一挑,這是一道論述教化之所以能夠安邦定國的道理。
說的是治理國家的人應當以教化為先。
李鈺再次提筆寫下破題,承題。
然后順著思路往下寫就行。
只是這號舍確實寒冷,而且還開始吹風,李鈺吃的早飯化為的能量在寫第一篇文章時便用光了。
此刻這風一吹,便感覺手僵得厲害。
這讓他有些皺眉,這么下去可不行,手僵了,寫字就不好看了。
甚至有可能讓字變形。
雖然考官是看朱卷不是看墨卷。
但如果字寫變形了,讓那些謄抄書吏謄抄錯了,那無疑會影響考官的印象。
因此李鈺決定改變策略。
不再看一題寫一題,而是準備將四書的最后一題也看了,然后構思出來文章。
到時候和第二題一起寫。
只要打好腹稿,他就能一口氣寫完。
將筆放下,李鈺將雙手夾在兩腿之間,這里是暖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