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其他地方的折損,神武軍共計陣亡八千八百多人,傷兵超兩萬。
造成永久殘疾的,有一千七百多人。
即便,即便這個數字相比起吐蕃軍方,屬于是少之又少了。
但李凡仍然心痛,后因路途太遠,尸體無法直接送回長安,所以只能就地火化,帶回骨灰。
他親自主持,下令三軍脫軍帽祭拜,并下令雕刻石碑,紀念功勛。
而且這個傷亡數字給神武軍帶來了更大的后勤壓力。
大唐不是吐蕃,死了人就不管了,受傷了大多自已扛,甚至受了傷只要能動,還要繼續執行軍務。
大唐士兵一旦受傷,會轉入休養,而且吃的喝的藥品朝廷都會提供,相當于后世所謂的“帶薪休假”。
這也是神武軍為何敢那么拼命的原因,能在山地戰中不輸吐蕃精銳騎兵。
而照顧士兵的規矩,就會帶來比吐蕃更大的后勤壓力。
首先這么多傷兵不做事,還要抽出人手照顧,人力問題就是個大問題。
其次,藥品,紗布,蒸餾酒等一系列物資的需求也在暴漲。
最后,也就是一個核心問題,錢!
軍餉是絕對不能斷的,而且傷殘還會得到補貼,這個戰爭經費是按天在瘋狂燃燒的。
自古以來,不管是什么世紀,軍隊打仗打的就是錢。
打贏了,收益和支出能夠對沖,甚至賺錢。
打輸了,那就真是雪上加霜。
大唐舉國之力,靠皇家銀行這個雛形的金融系統,源源不斷為唐蕃國戰輸血,加上每次打贏的繳獲。
錢,物資倒是暫時沒有什么大問題。
但在運輸方面,已經到了極限。
遠隔小幾千里的遙遠路途,是任何一個小國家想都不敢想的后勤路線,只有實現農耕和經濟雙重變革的大唐敢這么玩。
路途太遠,物資送達的周期太長,這就是最主要的問題,而且大唐也無法根本解決,這需要基建。
而中原到吐蕃的基建,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紀,那都是頭疼的事,更別提現在了。
絕無可能,只能硬著頭皮來。
……
十二月二十日,大半月過去。
一場大雪不期而至,高原徹底成為了雪域高原。
氣溫驟降,寒風呼嘯,如刀子般刺骨,大雪冰封了山路,連群山之中的動物都了無音訊,全部躲了起來。
李凡并不清楚是什么地理或洋流原因,他感覺8世紀的吐蕃要比后世更寒冷。
神武軍不得不為戰馬牲畜,搭建一些避難所,否則一個冬天要凍死無數。
這一下,戰爭是真停止了。
吐蕃人都不敢出來冒頭了。
位于烏海城區內的宮殿內,火爐旺盛。
李凡披著長衣,領口還有一整只貂毛做成的護脖,非常暖和和貴氣。
全是從長安順路攜帶過來的,蕭麗質少有的動用特權,讓兵部送來前線。
不久前剛剛到,是凜冬最后的一批次后勤。
隨同一同帶來的,還有一封政事堂的奏折。
“嘖。”
李凡蹙眉,看完后不由有點頭疼。
“陛下,怎么了?”一旁的宋繡斟茶問道,愈發有女人味,穿著厚實的長衣,盤著發髻。
也就是軍中,不適合穿的花花綠綠,否則就宋繡這被臨幸的次數,那不知道得多少婦迷人。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