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大普山,小普山其實也是烏海地區的兩座小錯峰,是李凡拿下這里之后命名的。
這兩個地方被他看中,能和烏海城形成有效犄角,且易守難攻,進退自如,唯一來自四方高原的威脅,也用各種防御工事所防備。
為數不多的弩車幾乎全部拉過去了,河西這段時間一直在往這邊輸送戰爭利器,這些東西雖然遠不如黑火藥,但其殺傷力依然是恐怖的。
命令下達之后,三軍集體雷動,進行首次大規模的遷營。
一個主軍營被劃成了三個軍營,城區,大普山,小普山。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烏海城區實在是太小,根本塞不下七萬大軍,以及后勤人員。
而太過分散又容易被逐個擊破,戰線太長,從來都是軍隊的大忌,所以只能主動放棄大片沒有價值的區域。
吐蕃人來了,把那些地區占據也沒用,烏海地區的得失始終是聚焦在烏海湖這一片的。
命令下達后,短短一天一夜的時間,神武軍就已經完成了遷營和準備,大戰在即,迫在眉睫的氣氛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吐蕃那邊也是兵貴神速。
他們在本土作戰,其效率客觀來說就是比唐軍要快得多。
這邊陣腳才穩下,他們的試探性佯攻就開始了。
首先遭到進攻的是兩地東側,也就是克鍶族人的地盤,吐蕃人出動了萬人大軍,但他們撲了空。
趙北的人馬在堅壁清野,清理了所有哨崗和牧場之后,前腳剛返回。
次日。
大普山,小普山相繼遭到小規模的進攻。
不可避免的一些防御工事和哨崗被吐蕃人知曉位置。
同時。
一支由仆從軍組成的游騎兵隊伍,從巴顏喀拉山脈下來,直接遁入無人區,穿梭了大量的雪域高原,最終憑借小路抵達烏海深處。
只差八里路,他們甚至都能到烏海湖了,這點距離可以說已經很成功。
但最終還是被斥候營通過馬蹄和馬糞發現,最終鎖定方向!
李凡派出重甲騎兵蹲守在烏海湖南側的高原下方,成功攔截。
雙方爆發激戰,重甲營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區域還是能來去自如,成功零傷亡擊殺三百多人,驅走了這支游騎兵。
尚甲啜的第一波試探幾乎全部被接下。
但這還僅僅是開始。
在接下來的七天里,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時間里,尚甲啜所部持續佯攻,持續探路。
雙方不斷在直徑三四十里的區域進行對抗,雖然每次吐蕃都鎩羽而歸,但他們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知道的信息。
譬如大普山,小普山的具體駐軍人數,哪里有營地,哪里有陷阱,哪里有哨崗。
而吐蕃人復仇的手段也非常血腥。
他們不僅在試探烏海地區的兵力部署,還屠殺了一千八百多平民,將人頭堆砌成山,放在顯眼的通道上。
引來大量禿鷲盤旋,野獸覓食。
這些平民不是大唐子民,而是他們吐蕃的自已人,包括克鍶族在內的吐蕃人。
理由就是這些人沒有反抗大唐,并且偷偷給唐軍食物和水,背叛了吐蕃帝國。
而實際上,李凡迄今為止,還沒有任用吐蕃平民來做任何事。
因為這邊信奉佛教,而佛教就是吐蕃贊普的左右手,他也怕這些平民中毒太深,偷偷出賣唐軍,或是搞破壞。
但尚甲啜不管這個,凡是懷疑的,那就是有罪。
屠殺還在繼續,每天都有不少當地牧民,奴隸被捆綁,排成隊的送往指定地點進行砍頭,挖眼。
消息一點點從斥候匯報到了烏海城區。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