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唐朝是沒有玉米的,玉米是再過幾百年人類的技術不斷提高,各地實現了互通,才從16世紀從中亞的絲綢之路傳入的。
他記的很清楚!
“這東西是從哪里來的?”他激動的抓住李欣,掩飾不住的興奮。
玉米適應性極強,不像傳統農作物對于土地,氣候要求那么高,歷史上明朝中后期就是靠了這玩意熬過了饑荒。
可以說這玩意僅次于土豆!
一旦大面積種植,大唐的口糧就又得到了一重保障。
而在古代,口糧增加,會直接推動人口的增長!
李欣有些茫然:“陛下,是從一位牧民那里換來的。”
“牧民在哪?”
“這……就在陰山東麓的石房。”李欣道。
“來人!”
“備馬!”
“快!”
“你跟朕一起!”
“誒,陛下,您還沒吃飯啊。”
“不吃了,這事成了,朕餓三天都成!”李凡拉著人就往外沖。
外面的近衛們一見李凡這樣,就知道是有什么大事,陛下一般都很淡定的。
僅僅一刻鐘的時間,李凡帶人快馬加鞭,舉著火把,沖到東麓。
沿途所有的石屋被驚動,但由于唐軍只對付回紇軍隊,不針對平民,所以他們也沒到要逃跑的地步。
砰砰砰!
一間石屋的木門被敲響。
里面響起了一個男子的聲音,聲音帶著一絲不安,說的是回紇話,也就是以前的突厥語。
阿布思部落送來的向導兼翻譯,立刻在李凡的指示下,向里面說著什么。
很快,木門被打開。
出來的是一個皮膚粗糙暗沉的牧民,里面還有兩個孩子和一個骨架很大的女人,此刻眼神皆是不安和疑惑。
“你家里還有黃棒子么?”李凡開口,向導隨即翻譯。
牧民點頭,指了指后山。
“我們不會害你,帶我們現在過去,我會支援你十斤粟米。”
聞,牧民眼睛猛的一亮,有些激動,立刻動身,嘰里咕嚕的要帶李凡去。
很快李凡等人被帶到后山的一塊坡地,這里稀稀拉拉的種著一些植物,其中幾株赫然醒目,有著半人高的根莖,葉片散開,頭頂有穗花。
李凡看到第一眼就震驚。
“草!”
“真是!”
真是玉米,這玩意怎么提前在漠北,歷史上并未記載啊。李凡心中狂喊。
一旁的眾人被他嚇了一跳,心想陛下怎么了,不就是一點莊稼么?
只見李凡抓住玉米穗,扒開外皮,反復觀看里面的胚芽,這放在地里,一般一百天左右就能長成。
這時候,牧民嘰里咕嚕的說著什么,聲情并茂。
“陛下,他說這種東西是幾年前一個西域商人帶過來的,看他可憐送了他一點種子。”
“西域商人說這個黃棒子也不是西域的,是更西邊的商人跟他們互市交換茶葉所留。”
“他說這些種子好像都是一次性的,他可以將所有的都送給陛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