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諸葛齊天的話,林珂不禁有些擔憂:“師兄,你說的這個辦法雖然可行,但是否有些不足?”
“我雖力量雄厚,可如果敵手速度足夠快,手段足夠詭異,在對決中我怕也是只有挨打的份。”
“而且還容易失了機會,在我看來實在不是什么穩妥之法。”
在戰斗風格上,他自己其實比較信奉“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這一理念。
因為戰斗中的機會不會突然出現,而是需要不斷在交手過程中,去制造、去尋找的。
即便再強的防御,如果只是一直被動挨打,不尋找主動出擊機會。
那終究會被人發現弱點,一舉擊潰。
所以此時,林珂并不怎么認同諸葛齊天的這個觀點。
對此,諸葛齊天笑道:“我知道師弟是在擔心什么,但我所說之法卻并非只講一味的防御。”
“搬山倒海,擎天馭霄都是借天地之力,力量悠長之法,借天地之勢,威能無匹。”
“這等手段好似古塘映月,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涌,以此成勢,可攻可守,方為正解。”
這下子,林珂算是明白了一些。
勢,自然不用諸葛齊天過多解釋他也能明白。
天地道法、自然萬物皆有“勢”。
其就好比天地間自然存在的溝槽,能引導運勢、大道之類往特定位置匯集。
凝勢之處,可成造化。
諸葛齊天的意思很簡單,他以“搬山倒海”和“擎天馭霄”相合,于身邊成勢。
借勢之威,由此穩住己身,他便成了天地的一份子,可讓他先天立于不敗之地。
這種順勢而為之法,倒是他之前未考慮過的。
諸葛齊天繼續解釋道:“所謂修道之術,其實無不是借天地之力,奪天地造化而成自己手段。”
“這般手段威能雖強,可弊端也很明顯,既然奪了天地造化,那自然與天地道法運轉之理相悖,有所局限。”
“但師弟所用之法,乃是順勢而為,非但不會因天地而局限,反能借天地之勢,增強威能。”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我師弟想憑現在所修手段對抗那等天驕、怪胎,此法最為穩妥。”
林珂眼中閃過一絲明悟:“我明白了,還是師兄考慮周詳。”
“此外……”諸葛齊天忽然開口:
“御劍之道,也是師弟一大優勢,精神攻擊和御劍之術結合,相信會有令人欣喜的收獲。”
林珂了然:“多謝師兄提醒。”
至此,林珂心中一大困惑算是徹底解決。
不過在這之后,他和諸葛齊天還是談論了很久。
二人交流道法,談論局勢,暢聊未來,語之間,都是對有能懂自己知音的感慨。
……
金蠶峰,金蠶峰峰頂。
從諸葛齊天那里回來后,林珂便將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對搬山倒海、擎天馭霄兩門術法的修行中來。
《搬山倒海法》自是不用多說,他修行過搬山倒海術,還掌握了搬山倒海之意。
如今這搬山倒海法基本已是融會貫通。
可《擎天馭霄法》不一樣。
在前往前線之前,他雖將其修行過一段時間,掌握了法訣,以及運轉靈力的經脈途徑。
但也僅此而已。
至于力量的運用,卻始終不得要領,無法將其融會貫通。
因為《擎天馭霄法》乃是凝結天勢,掌控天象變化的術法。
其核心乃是“擎天之勢,馭霄之威”。
這不僅要借天象之力,更要凌駕于天象之上,以自身意志駕馭天地之威。
如此,方能借勢為己用。
這對他精神控制力、心神意識的強度要求不可謂不高。
而且此法似乎缺乏些感悟,所以一直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導致久久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