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這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趙軍就是沒文化的那種人,上輩子他走南闖北,當過一段時間的土豪。
可那段時間,同趙軍往來的都是和他一樣的土財主。他們聚在一起就是吃喝、打牌,研究小娘們兒。
后來趙軍落魄了,卻趕上信息爆炸的時候,短視頻能帶給人各種各樣、有用沒用的知識。
可這后面還有一個叫大數據的東西跟著,短視頻平臺也不會亂給人推薦視頻、直播。
當時趙軍看的某手平臺,他沒事就經常刷。可他刷的段子,都是半大老娘們兒跳舞、扭大秧歌的視頻,跟文化……或許也算沾邊吧。
不管怎樣,反正趙軍就是沒文化。此時他一句話出口,屋里氣氛瞬間就不一樣了。
一些和趙軍同樣沒文化的人,倒沒覺得有什么,他們也聽不出來對與錯。可讀過書的人,此時的反應又有不同。
了解趙軍的都很是無語,并為其感到擔憂。而不了解趙軍的,卻是直愣愣地看著他。
“哈哈……”忽然,一聲短促的輕笑打破屋中稍有尷尬的氣氛,眾人抬眼望去,就見一身中山裝的李如海笑道:“我大哥就是幽默,總好跟我們開玩笑,呵呵……”
李如海此一出,屋里氣氛瞬間緩和了不少。不管怎么說,李如海都是給趙軍找了個臺階,而且這臺階搭的還真不錯。
“可不咋地!”周春明抬手指了下趙軍,笑道:“這孩子,一天可有意思了。”
這時趙軍再傻,也知道自己出丑了,他不敢再說話了,只咧嘴配合著周春明一笑。
“行,這挺好!”張少文笑道:“老人家講話了,嚴肅活潑嘛!”
屋里人凡是心向趙軍的,都跟著張少文的話露出了微笑。
“哎呀!各位領導啊。”這時,趙國峰也幫趙軍解圍,對楚安民、張少文等人道:“我看差不多到點兒了,咱得過去了吧?”
“走吧!”楚安民率先起身,然后眾人跟著他往外走。
楚安民一出門,就見四人小跑著奔向房前。
“哎呀!”楚安民一愣,脫口道:“你們咋來了呢?”
來的四人,正是林業局保衛科打虎小隊、趙有財好戰友李春明、趙繼成、秦竹松、張冬至四人。
“楚局,今天不是趙師傅兒子結婚嗎?”李春明道:“我們過來跟著熱鬧、熱鬧。”
這時,被李大勇、周建軍攙扶的趙有財,認出了自己的幾個朋友,連忙踉蹌著上前,道:“李科長,你們咋才來呢?”
“哎呀媽呀,趙師傅。”李春明一臉苦澀道:“我們早都出來了,完了車壞半道上了。”
聽他這話,趙軍上前問道:“那你們咋來的?”
“后來坐森鐵摩絲嘎來的。”李春明如此說,趙軍急忙又問:“那摩絲嘎回去了?”
“沒有。”李春明道:“擱你這屯子外頭等我們呢,我們尋思到這兒看一眼、寫個禮就走了。”
“那是干啥呀?”趙軍聞,忙轉頭喚李寶玉道:“寶玉呀,你趕緊開車,去給那師傅接過來。讓他到家吃口飯,咱啥說的沒有。”
趙軍最后那句“咱啥說的沒有”,意思是讓那司機來了就管吃,不用考慮隨禮的問題。
聽趙軍這話,李寶玉應了一聲,飛奔而去。
這時看趙有財是不行了,王美蘭緊忙上前招呼李春明四人道:“李科長,走,咱們吃口飯去。這大老遠來了,不能不吃飯就走啊。”
得到王美蘭的邀請,也看到趙軍安排到位了,李春明四人才欣然與眾人同往后院。
這時,王美蘭忽然發現了哪里不對。她稍微慢了兩步,落到了娘家客中。
“玉呀。”王美蘭問馬玲她三姨王翠玉,道:“咱六叔、六嬸兒呢?還有四哥、四嫂,我咋沒看著他們呢?”
是啊,王長海一家不見了呢。
“那個……”被王美蘭一問,王翠玉有些遲疑。這時王翠花過來,拉住王美蘭道:“親家母,六叔不讓跟你說。”
“嗯?”王美蘭一怔,就聽王翠花又道:“他們坐那個……嶺南來的的大解放走了。”
“啊?”王美蘭聞,瞬間臉色大變,轉身回望時,看到的只有遠處大山。
王美蘭眼睛有些酸,但人已經走了,她又沒法埋怨自己親家母。
……
走到趙家后院,就聽那大棚子里傳出陣陣歡聲笑語。
張少文一進棚子,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聚在一起的男女老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大人們嘮嗑,他們有的很安靜,有的肆意大笑。
孩子們吃著瓜子、花生,有的安靜地往嘴里送著瓜子仁、花生仁,有的在一起互相攀比,看誰兜里的瓜子、花生多……
張少文見過的,百分之九十的氓流子,生活中總是一臉的愁苦。才擺脫氓流身份的西山屯人,此時能有這樣的精神面貌屬實難得。
婚禮有條不紊地進行,主婚人講話、證婚人講話。
看到張少文作為證婚人夸趙軍的樣子,李大智、趙威鵬都很是不爽。
隨著主婚人、證婚人下臺。趙國峰又出面講了幾句話,然后就等著開席了。
在趙國峰講話與開席之前,有大概五分鐘的時間。
這五分鐘,是留給來賓寫禮賬的。
趙家能收禮的,只有趙軍、趙有財、王美蘭三口。
趙虹、趙娜年紀太小,趙春按理倒是可以,但她沒啥自己的人情來往。至于周建軍嘛,沒有小舅子結婚,姐夫跟著收禮的。
趙家能收禮的三口,一人一本禮賬。
來的賓客是沖誰來的,就往誰的禮賬上寫禮。
李春明四人就是往趙有財的賬上寫,這四人被趙有財救過,所以一隨就是二十。
趙家的禮賬,也是屯會計譚朝陽來寫,而收錢的是張援民。
見李春明他們都隨了二十塊錢,張少文想了想,也從兜里掏出兩張大團結,將錢送到張援民面前,對譚朝陽道:“來,給趙軍寫二十,我叫張少文。”
看到這一幕,鄒云川和劉、王兩個辦事員都傻了。
西山屯人似乎有自己的禮賬,所以這悠席需要寫記賬的,就只有李春明四人,還有他們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