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放到十幾、二十年后,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大雨天跑出去一上午,到吃午飯的時候還沒回家,家里大人不著急才怪呢?
可李如海沒回來吃餃子,金小梅卻一點都不著急。作為大娘的王美蘭倒是問了一句,但金小梅把捏緊口的餃子往高粱桿扎成的蓋簾上一擺,隨即一擺手道:“不用管他,他丟不了。”
他媽都這么說了,王美蘭還能說啥,只能繼續燒水煮餃子,等著趙軍和張援民回來吃。至于李如海么,他要是回來了,就跟著大伙一起吃。要是不回來,就算了。
永安小學和幼兒園離著屯子很近,趙軍、張援民緊趕慢趕地,在趙虹她們下課前已趕到。
二人把四個飯盒分別給了四個丫頭,又頂風冒雨急匆匆地往回返。
進到屋里,四人坐在炕上吃餃子,張援民吃完問趙軍道:“兄弟,明天咱上山不?”
“上!”趙軍不假思索地答道。
下雨之后,獵物不但會在地面上留下腳印,還會留下氣味。這樣一來,就連低頭香的獵狗都能有所作為。
所以在打響葉子的季節,秋雨過后是打狗圍的最好時機。
趙軍家的幾條頭狗,香頭都不錯,但他還是鍛煉一下獵狗們雨后的打圍能力。
其實,趙軍家里現在這幫狗,老狗的活都不錯。但自白龍以下,包括小花、青龍、黑龍在內,都嫩了一些。
而獵狗,就是鍛煉。
老人們總這么說,抓過一百頭野豬的狗,叫獵狗。只抓過一頭野豬的狗,那也叫獵狗。
但笨想都知道,論本事,那肯定是抓豬越多越厲害。
這就是經驗。
按打圍行里的話說,狗見仗越多,就越會干活。
當然了,這里面不包括黑虎,這廝屬于怪才,就連趙軍現在都摸不清它的路子。
等吃完了飯,外面的雨也停了。眼看天邊放晴,一道彩虹橫跨兩山。
喝完餃子湯的張援民把碗放下,跟趙軍他們告辭,便端著個小盆往門外走去。
這小盆里,裝的是熬好的肉皮湯。這個熬好以后,得放在陰涼的地方等其冷卻凝固,然后再切成小塊。
這個不能存放太久,于是王美蘭就打算熬好以后,給這幾家都送一些,大家伙分著吃。
但既然張援民都來了,就讓他端回去一小盆,自己凝凍去吧。
張援民往外走,趙軍給他送到門口,張援民忽然轉身對趙軍說:“兄弟,我爹早年間游歷東三省……”
“啥玩意?”張援民話還沒說完,趙軍就忍不住了,他目不轉睛地看著張援民,并驚訝地問道:“大哥你慢點說,你家我大爺干什么了?”
“啊,哈哈……”被趙軍打斷,張援民先是一愣,隨即笑道:“游歷,就是旅游、歷練去了。”
趙軍眨眨眼睛,就沒再說什么了。張援民他爸張大腦袋,為什么號稱是永安屯一代奇人呢?
就是因為這老小子擱外頭轉悠好幾年,結果回家的時候,兜里分兒逼沒有,然后擱屯子里還賊能吹。
當時屯子人就傳,有人說張大腦袋是讓人給騙了。而此時聽張援民這么說,被他忽悠住的趙軍,只想著難怪那張大爺沒攢下錢呢,原來是一邊打工,一邊旅游花了。
張援民也怕趙軍細問,就直接把話題轉回來,說:“我爹在大興安嶺的時候,那邊人有整那個大金雕。還有嶺南吉林那一撇子,說是有個屯兒,家家戶戶的全特么養老鷹。”
他這些話,給趙軍聽得直皺眉頭,趙軍問道:“大哥,你說這些干啥呀?這跟咱們也沒關系呀?”
養鷹人的事,趙軍哪能沒聽說過?他們這里有時候也能看著鷹,但卻沒有養鷹的。
這是因為,在林區養鷹沒有用。漫山大林子,鷹飛起來往下觀望時,有林木阻擋,它什么都看不見。抓個小獵物倒是可能,但就是怕它找不著主人。
所以,在林區養鷹,一放就丟。要養鷹的話,還得在甸子邊兒上。
可這時,張援民湊到趙軍身旁,低聲道:“兄弟,我聽我爹說,嶺南那幫養鷹的,給老鷹抓回來以后啊,都熬它。”
“啊!”張援民如此一說,趙軍就明白了。張援民是想讓自己像熬鷹一樣,不給吃、不給喝、成天成宿不睡覺,以此熬豺來將其訓化。
這提議倒是有幾分可行性,趙軍點頭應下,目送張援民離去。
等趙軍回到屋里時,王美蘭和金小梅在收拾灶臺。趙軍剛上炕躺下,就聽外面傳來幾聲狗叫,緊接著是李如海的聲音。
“大哥!大哥!”
趙軍翻身坐了起來,他順著窗戶往外頭一看,只見李如海被澆得跟落湯雞一樣,從院門口進來,一路奔房前而來。
這時,在外屋地干活的王美蘭和金小梅,也都聽見了李如海的聲音。
金小梅沒好氣地說:“你說,咱這剛收拾完,他回來了!”
“哎呀,沒事兒啊。”王美蘭攔了金小梅一下,笑道:“捏幾個餃子又不費事,咱姐倆幾分鐘就包完了。”
當媽的,哪有不心疼兒子的?金小梅剛才也是那么一說,現在王美蘭給了臺階,金小梅也就不說什么了。
這時,李如海到了門前,他懷里好像抱著什么東西,只把右手抽出,拽開趙軍家的房門。
“哎呦我天吶!”李如海一進屋,就聽王美蘭一聲驚呼,道:“這孩子,你打魚去啦?”
此時的李如海,渾身上下都濕透了,也不知道他是從哪兒一路跑回來的,這外面雨都停了,李如海臉上的水也干了,可他頭發卻仍都趴在頭皮上。
“這是干啥去了?”金小梅生氣了,沖著李如海吼道:“你特么虎啊?下雨了,不知道找地方躲躲?”
她這是看著小兒子被雨淋成這樣,有些心疼了。李如海聞,卻笑道:“媽,沒事兒,我又立功了。”
“什么?”王美蘭、金小梅聞,齊齊一怔。而李如海從二人之間擠過,直奔西屋而來。
此時趙軍已從炕上下來,他聽見李如海的話,頓時來了精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