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的分析,讓李月柔那顆擔憂的心,也漸漸安定了下來。
“好,興哥,我都聽你的。”
她看著陳興,眼里是無條件的信任。
“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需要你,當好我的大管家。”
陳興看著她,說道:“錢,你隨便花。”
“人,你隨便招。”
“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把我們的大后方建設好。”
“無論是工人招聘,還是后勤保障,都不能出任何的紕漏。”
“興哥,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李月柔鄭重地點了點頭。
“還有。”
陳興又想起了什么。
“把我們之前,扳倒馬東梁的那個‘功臣’王二,也給‘安排’一下。”
陳興的眼神,閃過一絲冷意。
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
對于這種,為了錢可以出賣一切的內鬼,該解決,就得解決。
……
陳興的擴張計劃,在整個興龍集團內部,迅速地推行了下去。
李月柔作為集團的“后勤總管”,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她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吃住都在廠里。
招聘,是她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產能要翻十倍,工人的數量,至少也要翻五倍。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寶山縣就這么大,有經驗的電子廠工人,早就被興龍集團給挖光了。
無奈之下,李月柔只能將招聘的范圍,擴大到周邊的幾個縣市。
她親自帶著人事部的人,跑遍了周邊所有的勞務市場和技術學校。
甚至,還開出了一個,在這個年代堪稱是天價的“推薦獎”。
只要是廠里的老員工,能推薦一個合格的新工人入職,就能拿到五十塊錢的獎金。
這個政策一出,整個寶山縣都轟動了。
無數賦閑在家的年輕人,和那些在國營廠里,拿著死工資,混日子的工人,都削尖了腦袋,想擠進興龍集團。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李月柔就招到了超過五百名的新工人。
解決了“人”的問題,緊接著就是“錢”和“物”的問題。
五百多名新工人,光是每個月的工資,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再加上擴建廠房,采購新的生產線,和堆積如山的原材料訂單。
公司的賬面上,那筆因為品鑒會而回籠的巨款,就像是流水一樣,嘩啦啦地往外淌。
李月柔每天看著那些財務報表,都覺得心驚肉跳。
她好幾次都想去找陳興,讓他把步子放慢一點。
但每次看到陳興那副,充滿了自信和從容的眼神,她到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地給咽了回去。
她選擇,無條件地相信這個男人。
而負責原材料采購的杜秋韻,同樣是忙得腳不沾地。
生產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對電子元器件的需求量,也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她之前聯系的那些省城的供應商,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興龍集團現在的胃口了。
杜秋韻只能帶著她的采購團隊,開始面向全國,尋找新的,更穩定,也更優質的供應商。
她發揮了自己在供銷社工作時,鍛煉出來的,善于跟人打交道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