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新元和余惜一前一后走進會議室,一大隊早已全員到齊。
李新元常坐的位置上擺著兩份文件。
一份是《解夢語失蹤前72小時行蹤軌跡報告》,另一份則是《涉案黑色轎車行駛軌跡分析》。
陳宇見人已到齊,抬手拍了拍,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來。
“根據外圍同志們一天一夜的努力,我們已經確定了解夢語失蹤的具體時間。”
“四天前,也就是9月25號下午4點左右,解夢語從第一人民醫院出來后,打了一輛網約車直接回了家。”
他往大屏幕上投出了一段視頻,是解夢語所住小區門口的道路監控錄像。
“當晚7點02分,這輛黑色轎車出現在小區門口。”陳宇用激光筆圈出畫面角落的一輛車,“車牌經過交警技偵確認,是套牌。”
畫面中,一個長發男子帶著鴨舌帽從駕駛座下車,目標明確徑直走入小區。
李新元不自覺挺直后背,他一眼就認了出來,監控里的這個男子,就是他剛才在停尸間“看到”的那個男人----孫明康。
畫面切換到小區樓道內部的監控視角。
長發男子敲響了解夢語的家門,片刻后,房門向內打開了一條縫隙,就在這一瞬,長發男子毫無預兆猛地抬腳,狠狠踹在門上,強行破門而入!
大約二十分鐘后,他重新出現在監控中,推著一個碩大的行李箱走進了電梯。
畫面再次切換到小區門口。
長發男子把行李箱塞進轎車后備箱,迅速駕車駛離現場。
陳宇指著畫面中男子低垂的帽檐:“嫌疑人非常謹慎,一直用帽子死死擋住臉,這對面部識別造成了很大困難,技術隊的同事正在全力分析。”
“但他這頭長發極其顯眼,是一個明確的追蹤特征。無論是回溯監控還是實地摸排,這個特征都能幫助我們更快地鎖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