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捕啥魚出啥海,回家種核桃樹啊,
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陳父,后者又耐心的給予解釋,“養樹就得五年左右,比如進入高產期,一棵樹一年能產300個左右核桃,但真正能用的不定有幾個,
再就是配對,一棵樹上能配對是最佳,但配對的幾率又非常低。”
“那就今年的留著,跟明年的一起…”
“一棵樹上每年的紋路和形狀都不一樣,還有同一棵樹,不是每年都掛果,平均五年才結一次大果,只能說,種這類樹也是憑運氣的。”
恰在此時,韓順平三人各挑了一對,價錢從600到2000不等,接著便是開核桃,
攤主先是拿著一把刀,小心的削去皮肉,皮肉的厚薄也是影響內核大小的重要因素,
有的果子外表看不小,但皮很厚,內核小得可憐。
“我沒說錯吧,這是四棱。”攤主削了三分之一,便遞給韓順平看,
所謂的三棱四棱,就是指核桃凸起的筋線。
文玩核桃歷史不短,起于隋唐,興于明清,特別是到清朝,可謂是興盛至頂,
有些人不僅把一對好核桃當成身份的象征,更是成為了一種風尚,
其實早期大部分文玩核桃,也只有兩棱,三棱和四棱都屬于異形核桃,
但這玩意的評判標準在不停的變化,到了現在,往往棱數越多價值越高。
攤主先是拿刀,接著用毛刷,動作很快,沒一會一枚核桃就開完了,
接著是第二只,兩只開好遞于韓順平,“兩個都很不錯。”
韓順平搖頭,“個頭都有懸殊,更別說形狀花紋了。”
看了片刻,他將其中一個直接扔了,留下的一個細看了看,“還行,算是蘋果圓了,就是不知要到哪一年才能配成對。”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