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 第2章 削藩之爭

      第2章 削藩之爭

      李青心里納悶兒,只覺的方孝孺這個名字很熟悉,但一時間又想不起來。簡單客套幾句,眾人重新落座。李青冥思苦想,終于,他想起來了,朱棣靖難成功后,可是誅了他的十族。不過,也有說只是夷三族的,但誅十族的說法更廣一些。眾人相互寒暄幾句,大殿便靜下來,全都看向朱允炆,知道皇上召集這么多人過來,肯定是要有大事宣布。朱允炆也在看著這些人,看著這些皇爺爺為他留的人,一向缺少安全感的他,倍感踏實。這些都是可以值得信任的人!他的嘴角浮現一絲笑意,但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眉頭緊鎖、一臉愁容。齊泰見狀,出道:“敢問皇上,為何煩憂?”“唉……!”朱允炆只是苦笑,并不答話。齊泰又道:“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是臣子的本分,還請皇上明示。”“是啊皇上。”方孝孺拱手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皇上不,讓臣等如何自處?”黃子澄眼珠轉了轉,恭聲道,“臣斗膽,皇上可是憂慮諸藩王權勢過大,恐日后尾大不掉,甚至……危害江山社稷?”“唉……!”朱允炆輕嘆,“他們都是朕的叔叔啊,朕豈能……罷了。”李青心中一緊,老朱尸骨未寒,小小朱就要削藩?他不是沒想過朱允炆會削藩,但實在沒想到,他會這么心急。他剛要說話,方孝孺搶先開口:“圣人有云: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在百姓、社稷面前,君王都要讓路,何況只是藩王呢?藩王依仗權勢橫行不法,屢見不鮮,而他們個個掌握有兵權,日久必定尾大不掉,甚至起謀逆之心啊!”“臣附議。”黃子澄緊隨其后,“皇上是一國之君,豈能只顧親情,不顧子民、不顧社稷?”李青坐不住了,立即道:“太祖高皇帝尸骨未寒,皇上如此做……”“李都給事此差矣,皇上這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齊泰打斷道,“太祖皇帝在天有靈,只會感到欣慰。”老朱要是能活過來,非他娘活剮了你不可……李青道:“齊侍郎這話,本侯覺得不妥。”他不稱官職,改稱爵位,讓齊泰倍感郁悶。勛爵和官職不同,屬于見官大一級,莫說侯爵,便是個伯爵,齊泰一個侍郎,也得為其行禮。雖說明中后期,文臣權勢越來越大,勛爵地位有名無實,但眼下,文臣遠無法和勛貴比。齊泰悶聲道:“永青侯有何高見?”李青沒搭理他,直接看向朱允炆,嚴肅道:“皇上,眼下關外局勢詭譎,諸藩王有守邊之責,時不宜對他們下手啊!”“此差矣。”齊泰再次發聲。李青不搭理他,但他想搭理李青。“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正因為關外局勢詭譎,所以朝廷應該盡快把禍患平息才是。”方孝孺拱手道,“臣附議。”“臣也附議。”黃子澄立即跟上。文臣看不慣勛貴,同時也看不慣藩王,老朱再世時,他們就嚷嚷著讓老朱停止分封,削弱藩王權勢,現在老朱沒了,他們更加無所顧忌。李景隆還是很夠意思的,與李青統一戰線,“皇上,關外局勢要緊,眼下時不宜削藩,還請皇上三思啊!”三個同意的,兩個反對的,但反對的兩人分量更大,這下,朱允炆也為難了。其實,他心底里是想削藩的,無他,那些個叔叔們,讓他沒有安全感。他從小就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畢竟是庶出,還不是長子,打小就知道,以后就算分封,也不會分到好地方。但嫡長孫夭折;父親英年早逝;嫡次孫年幼,加上外戚太過強悍,于江山不利;這才輪到了他。事實上,時至今日,朱允炆心里仍是發虛。盡管皇明祖訓上,已經寫明了他是嫡長孫,但畢竟母妃是續弦扶正的,而并非嫡妻。天下人心里究竟作何感想,他心里也犯嘀咕,其實,就連他內心深處,也不認為自己就是嫡孫。那些個皇叔沒坐上皇位,他這個庶孫坐上了,心里能不虛嗎?何況,皇叔那么多,手里又都掌著兵權,本就缺乏安全感的他,更是如坐針氈,寢食難安。“咳咳…那個,李愛卿啊,朕覺著齊、方、黃,三位愛卿之有理。”朱允炆臉色訕訕,“攘外需先安內,朕…雖是嫡孫,但畢竟和皇叔們差著一輩兒;皇叔們心里肯定憋著憤懣,若是朕對關外用兵之時,他們有了異心,該如何是好?”李青滿心無奈,他能理解朱允炆的心情,甚至,就削藩本身來說,也沒有錯;但問題是,削藩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說說就行了,牽扯太大了,小小朱根本把握不住。李青嘆了口氣:“皇上可知,漢之七國、晉之八王之亂?”“永青侯此差矣。”討人嫌的齊泰又開口了。李青想撕爛他的嘴,咬牙道:“齊侍郎有何高見?”齊泰自得一笑,欣然道,“晉之八王并非削藩造成的,而是后宮干政;漢朝的七王叛亂,倒是削藩造成的,不過……漢朝的藩王,又哪里是咱們大明的藩王能比?”“啊?這……”深究歷史,李青不免有些露怯,他確實不太懂史。李景隆見李青面露窘態,解釋道:“漢朝的藩王權勢超級大,在封地擁有軍事、行政等幾乎所有管理權,儼然是國中之國;這也是為何漢武帝那般強勢,也只能施行推恩令的原因。而我大明的藩王,行政上,有布政使司;軍事上,供其調度的大軍也是朝廷的;藩王唯一的私有武裝只有三衛,那么一點兒人,能翻出什么浪花?”“曹國公所屬實。”齊方黃三人含笑點頭。李青啞口無,被李景隆這么一說,他突然感覺大明藩王,好像真的挺弱的,細細想來,倒也的確如此。這下,他總算知道,為何朱允炆上來就敢削藩了。是啊,藩王憑什么贏?李青砸吧砸吧嘴,拱手道:“皇上何不效仿漢武帝,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消弭藩王權勢?”朱允炆見他不在激烈反對,頓時放下心來,甚至都忘記裝了,“用得著嗎?”“根本用不著!”齊方黃捧哏。“……”李青實在無奈,著重看了方孝孺一眼,心道:你被誅十族,不是沒有道理的。“皇上,臣還是覺得不宜削藩。”朱允炆眉頭皺了皺,“理由呢?”“皇上可知,秦王娶的是前元大將王保保妹妹,晉王娶的是永平侯女兒,燕王、代王娶的是魏國公女兒,蜀王娶的藍玉女兒……”巴拉巴拉……朱允炆的眉頭緊緊皺起,齊方黃三人的笑意,也漸漸斂去少許。老朱的兒子中,就沒一個娶文臣閨女的,一股腦兒盡是勛貴。就連朱允炆的老爹朱標,娶的也是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的女兒。而老朱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吸取了宋朝,后宮被儒家士大夫控制的教訓,所以根本不和文臣聯姻。文臣之中唯一聯姻的,就一個李善長,而且還是嫁公主,而非娶王妃。公主自然是高貴的,但嫁過去后,生的孩子都是隨夫家姓,都是外人。但娶王妃就不同了,雖然勛貴之女升為王妃,也比不上公主,但她們生的兒子可是老朱家的種,屬于皇室宗親。這一點,尤為重要!其實老朱這么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讓勛貴、藩王相互制衡的同時,不至于急眼搞內耗。事實證明,他的做法非常正確。勛貴和藩王之間,的確保持著相互制衡,且和平相處的關系。可一旦削藩,難免不會有雙方聯手的情況發生。誠然,大明藩王比不上漢朝藩王,可若一個搞不好,事態也不會比漢朝的七王之亂好哪兒去。“永青侯之有理啊!”齊泰大點其頭。方孝孺、黃子澄也深有同感,起身長長一揖,“受教了。”李青含笑抱拳還禮,心里長長舒了口氣。怎料,他笑容剛剛升起,方孝孺就來了一句:“如此看來,倒不能先削燕王、寧王了,還是從權勢小的藩王,且王妃娘家勢力小的下手,比較穩妥!”李青:(⊙o⊙)…(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