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 第158章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第158章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二十多天后,監視藩王的錦衣衛先后撤了回來,領完俸祿的同時,才得知自己衙門給撤了,一個個如喪考妣,事業沒了,他們以后只能去種田。有田的還好些,沒田只能去做佃戶。看著這些人情緒低落,又想到遠在漠北趟地圖的近千下屬,李青心里也不太好受,暗道:等他們回來,得給老朱說說,要按之前定的待遇,給他們結了俸祿才是,不能讓人白辛苦。眼下局勢逐漸明朗,早晚是要和關外元人干架,有了這些地圖,以后出兵能輕松很多。轉眼,一月之期已到,李青帶著準備好的說詞,去皇宮見老朱。老朱更老了些,但精神頭還不錯,見他一副胸有成竹模樣,更是開心。“上茶。”小黃門立即奉上熱茶,然后知趣地退了出去,大殿中只有他們三人。“允炆見過老師。”朱允炆微微一禮。李青連忙還禮,干笑道,“太孫客氣,臣豈敢受禮?”“好了,都坐吧。”朱元璋笑呵呵道,“別整這些虛的了,李青,你趕緊上干貨。”“……”李青拱了拱手,硬著頭皮道,“皇上,臣鉆研出來的國策,可能會惹你不開心。”朱元璋眉頭皺了皺,“說說看。”朱允炆也好奇的看著他,同時,把茶杯往他跟前挪了挪。李青扶了一下茶杯,沉吟道:“是關于戶籍制度的事。”他準備試試老朱的態度。“大明建立之前,由于長期戰亂,許多戶籍都散失了,為此,皇上重新建立一套空前嚴密的戶籍和賦役制度,其目的是為了恢復生產,實乃雄才……”“說但是吧。”老朱打斷道,“咱不愛聽這些虛的。”“呃呵呵……臣遵旨。”李青笑了笑,正色道,“國家發展需因時、因勢而變,若一成不變,只會限制大明的邁向鼎盛;皇上把戶籍分為:宗室戶、官紳戶、民戶(包含:農戶、儒、醫等)、軍戶(包含:校尉、力士、弓鋪手、軍匠等)、匠戶(包含:廚師、裁縫、馬船等)、鹽戶、商戶、驛戶……這些都是好事,然…咳咳,宗室繼承是必須的,但其他的就沒必要限制太死了,例如:農戶的后代只能種地,裁縫的后代只能做裁縫等等;這些制度,實在不利于大明發展啊!”“你眼光太淺了。”朱元璋沒好氣道,“你懂個錘子!”不,這次是你懂個錘子……李青腹誹一句,滿心無奈,“臣愚鈍,還望皇上明示。”朱元璋哼道:“咱這么做,就是為了安民心,讓天下百姓,從出生就不愁沒活計;有了生存的根本,才會江山穩固,天下太平!”頓了頓,“再者,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代下來,咱大明所有的行業,都會越來越好。”這是朱元璋耗盡心血想出來的,也是他的驕傲,不允許有人質疑。“皇爺爺圣明。”朱允炆很有眼力勁兒,當即拍了一記馬屁。李青很是無奈,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上來就被老朱否了,還是讓他倍感失落。想想又有些不甘心,拱手道:“皇上,可否容臣說說臣的觀點?”朱元璋沉吟少頃,點頭道:“說吧。”“皇上這么做,等同于把天下人的上升通道掐斷了。”李青嚴肅道,“舉個例子:如果皇…咳咳,如果臣是一個裁縫;臣起早貪黑的做活,攢夠了娶媳婦兒錢,如愿以償的娶妻生子……”老朱很喜歡這種舉例子的談話方式,既生動,又有趣,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還好理解。因此,并未打斷。朱允炆平時接觸的都是之乎者也,突然聽到這種議政方式,也非常感興趣,聽的很入神。李青繼續哄著爺孫倆,“可臣不知足呀,有了老婆孩子熱炕頭,臣還想讓兒子有出息。”頓了頓,“皇上,這不過分吧?”“不過分,你繼續。”朱元璋聽的有些上頭,這可比批奏疏有意思多了。李青一臉委屈道,“臣想讓兒子考取功名,為國效力,光宗耀祖,可臣是個裁縫,兒子只能當個裁縫啊!”朱元璋臉上的笑意頓時一僵,旋即陷入沉思,許久,又緩緩搖頭。“你這理論有一定道理,但…咱還是覺著,讓民心思安,讓百姓有生存的根本,才是重中之重。”李青滿心氣苦,又道:“皇上以為,秦和漢孰強孰弱?”“這不廢話嗎?”朱元璋沒好氣道,“自然是漢。”“那漢和唐呢?”朱元璋毫不猶豫道,“唐!”“皇上可知,為何唐勝漢,漢勝秦,唐勝秦遠甚?”“少他娘跟咱賣關子。”朱元璋心里露怯,臉上不滿,“再墨跡屁股給你打爛。”李青道:“秦以前是奴隸制,秦建立后制度雖寬松許多,但仍沒有徹底擺脫奴隸制度;而漢之所以比秦強,就是因為它開啟了百姓上升通道;有漢一朝,除了宗室皇位,其他職位都不得世襲,這一來,空缺就變得很大,同時,也意味著機會很大;皇上曾把藍玉比作仲卿,那咱就那這個衛青舉例吧;衛青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兵,就是憑著本事、軍功,成為赫赫有名的漢朝大將,可若是上面沒有空缺,衛青即便再有本事,他也當不上大將軍。”“能者居之,這樣留下來的才會是精英。”李青正色道,“皇上,漢高祖劉邦出身微末……”頓了頓,“恕臣斗膽,皇上和漢高祖差不多,也出身微末,包括徐達大將軍,常遇春大將軍等,皆是草根出身;可你們的能力,尤其是皇上,較之古往今來的皇帝,絕對是最明什么?出身和能力并不成正比!我大明如今近七千萬人口,又豈會少的了人才?”李青痛心疾首道:“可再好的人才,沒有機會,也是白瞎啊!”接著,繼續剛才的話題:“而到了唐,更是文武上升通道全開,風氣之開放,冠古絕今,所以才有盛唐之名。”李青認真道,“皇上,若將大明牢牢禁錮,不思變,咱大明如何能達到漢唐的高度?”巴拉巴拉……朱元璋沉默了,他沒有反駁,也無法反駁。若非實在過活不下去,他的孫子朱允炆,這會兒估計正在給劉德的孫子放牛呢。元朝害的他家破人亡,卻也成就了他。老朱自己出身微末,太能理解李青的意思了。但…制度已經形成,又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已經有那么多既得利益者了,若強要改變,勢必會引起大動蕩。想改制,就必須要有一個如他一般鐵血手腕的皇帝,可他已經沒那個時間了,孫子……怎么看,也不會是個鐵血皇帝。朱元璋心痛至極,心中悲呼:“咱若在建國之初,就得此人,那該多好啊!”同時,他也萬分懊悔,要是從一開始,就特別重用李青,未必就來不及更換制度,但如今……老朱滿臉痛惜,內心哀嘆:“咱自覺已經足夠高估他了,沒想到……還是低估了他;老天若再給咱二十年,不,十五年就夠了,唉……呀!”朱元璋望著李青,就如望著一件稀世珍寶。那眼神……弄得李青一身雞皮疙瘩。李青被老朱看的七上八下,暗道:“老朱不是最推崇漢高祖嗎?娘的,我好像也沒說錯話啊!”見朱元璋臉色越來越難看,李青連忙拍馬屁,“臣語不當,漢高祖不如皇上。”頓了一下,又補了一句:“遠甚!”朱元璋根本沒聽進去,他現在又悔又恨,總算是體會到,‘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遺憾了。老朱滿心悲憤:娘的,晚了呀!李青見他如此,心里愈發忐忑,暗罵:“我日,老朱你這承受能力也太差了吧?不就是說你定的制度有問題嗎?娘的,我還有好多沒說呢,你這就頂不住啦?咱可不興急眼啊!”(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