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廣場。數十名將領匯集于此,宴席擺的不多,只有五桌,但規格卻一點也不低,山珍海味好不豐盛。朱棣,馮勝都已經來了,李青又遲到了。還好,他不算太遲,至少比老朱來的早。李青和這些武將不算熟,大部分連名字都叫不上來,也沒和他們寒暄,隨便尋了個位置坐下,等著開席。兩刻鐘后,朱元璋、朱標聯袂而來,眾人起身行禮。“平身!”朱元璋興致很高,瞥了一眼李青,見其坐在角落,招了招手:“李青,過來坐。”“謝皇上。”李青無奈起身,他真不想跟老朱坐一桌,吃席時太影響發揮了。朱元璋落座,美酒立即送了上來。把酒倒滿,朱元璋舉起酒碗,“此戰功德圓滿,諸卿辛苦,咱敬你們。”“敬皇上!”眾將起身,異口同聲,舉起酒碗一飲而盡。朱元璋爽朗一笑,放下酒碗瞥了一眼小桂子,后者立即會意,行了一禮,退出宴席。少頃,一群太監手托木盤過來,上面放著大大的紅包,以及珠寶玉器。李青瞧著那厚厚的紅包,暗暗稱奇,老朱對文官摳搜,對武將可真不小氣。根據厚度推算,每個紅包怕不有300兩,加上珠寶玉器,怎么也有個500兩。眾將領了賞更是開心,一個個呲著牙行禮謝恩,宴席氣氛高漲。朱元璋笑了笑,朗聲道:“馮勝聽旨。”“臣聽旨。”老馮頭連忙撩袍拜倒。“此一役,你居功至偉,賞精米兩千石,絲綢二百匹,羊百只!”“謝皇上隆恩。”馮勝一臉喜氣,這賞賜可真不少了,總價值比一年的年俸還要高。“朱棣聽旨。”“兒臣聽旨。”“此次能成功招安,你功不可沒,為朝廷節省了大量經費,咱拿出一部分作為賞賜。”頓了頓,朱元璋輕描淡寫道,“賞一百萬兩。”好家伙,到底是親兒子啊!李青人都傻了,將領五百兩,國公賞了大概五千兩,到了兒子,直接就是百萬兩。這差別……也太他娘大了吧?這還沒完,朱元璋繼續道,“你駐守本平,直面北元,咱將招安的三萬鐵騎交予你統領,務必不能讓北元踏入大明一步。”“兒臣領旨謝恩。”朱棣恭聲應道。眾將神色如常,并未表露出羨慕、嫉妒神情;人家是藩王,是皇帝親子,他們哪里比得了,能獲得五百兩的賞賜,他們就很滿足了。差距太大,根本就不會有不平衡心理。朱元璋拍了拍朱棣肩膀,輕笑道,“棣兒,好好干!”“是,父皇。”朱棣被這一拍,好似喝了兩壇燒酒,臉孔漲紅,身子輕得像四兩棉花,幾乎要飄起來了。李青暗暗撇嘴,暗道:畫餅人終究被餅所困,姜還是老的辣啊!“李青聽旨。”“啊…臣在。”終于輪到我了,老朱你可得給點兒干貨啊……李青拱手道,“臣聽旨。”“此番大勝全賴你這個監軍!”朱元璋道,“身為監軍,你當斷則斷、當駁則駁,咱很欣慰。”朱棣:?馮勝:??眾將:???當斷則斷,當駁則駁?他斷個球,駁個雞兒!只聽朱元璋繼續道,“李青停封!賜封你為永青侯,年俸一千兩百石!”聽到這話,所有人都傻了,李青也傻了。雖說從他進宮的那天起,老朱就畫著封侯的大餅,但他從未想過,老朱會真的兌現。坦白說,這一仗他的確沒有出謀劃策,幾乎全程打醬油。當然,功勞也有,比如射殺那只海東青,避免了明軍過早暴露,從而為招安做了鋪墊。但就算將此戰的功勞全算他一人頭上,也不足以封侯!一時間,李青成為全場焦點。眾將不服!血戰十數年,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將領那么多,也才28人封侯,他李青何德何能?只跟著大軍轉悠一圈,回來就封侯,他們如何能接受。雖然不是世爵,但也是個候啊!燕王是皇子,他們沒話說,但李青一個小小的錦衣鎮撫使,怎么就能封侯呢?皇上欽封,眾將不敢反駁,但李青封侯,誰心里也不服,甚至臉上的不滿都掩藏不住了。李青如芒在背,如鯁在喉,苦笑道,“皇上,臣擔當不起啊!”“咱說你擔得起,你就擔得起。”朱元璋掃了一眼眾將,“你們可有意見?”眾將連忙拱手:“皇上英明!”“好了,吃飯吧!”朱元璋笑吟吟地動了筷子。滿桌的山珍海味,眾將卻都沒了胃口,甚至連李青自己也是食欲不振。麻蛋,老朱坑我!……中殿大堂。朱元璋、朱標、朱棣,爺仨圍著桌子坐下,宮女送上醒酒茶,知趣地退了出去。“棣兒。”“兒臣在。”朱元璋道,“此次一共招安三萬鐵騎,回去后將其分成三支,一支交由乃兒不花統領,另外兩支,提拔兩個元人將官統領,不能讓一家獨大。”頓了頓,“弄根骨頭吊在三人前面,讓三人形成競爭關系,適當的扶持弱的,打壓強的,這樣你才能更好的控制。”“父皇英明!”朱棣嘆服,“兒臣謹記。”“嗯,另外再給三人配上副將,實權仍讓他們掌握,這樣才能發揮出戰力,但也要慢慢滲透他們。”朱元璋抿了口茶,道,“咱給你兩年時間,務必要把這支軍隊,訓練成真正忠于咱大明的軍隊,有沒有信心?”“兒臣有信心!”朱棣保證道。“很好!”朱元璋滿意的笑笑,“李青這一戰表現如何?”“……回父皇,李青他…沒什么表現。”朱棣訕笑道,“戰術、戰策上,他從未出過主意,對兒臣、宋國公的策略,也都全部贊同,幾乎沒什么作用。”朱元璋輕輕點頭,“不懂絕不裝懂,知道大局為重,孺子可教也!”朱棣:“……”父皇為何對李青如此偏愛,他百思不得姐,但眼下正是父皇對他感觀最佳的時候,他自不會潑冷水。于是道:“不過此次戰役,李青確實居功甚偉,要不是他及時射殺,元人的天然眼線海東青,招安未必能這么順利實施。”“他能射下海東青?”朱元璋驚詫道,“那玩意兒飛那么高,他都能射下來?”朱標也是一臉驚奇,他雖大部分精力都在文政上,但作為大明的接班人,軍事也沒有落下過,自然知道元人的海東青。朱棣點頭,盡管他對李青‘吃人嘴不軟的"的行為,十分鄙視,卻也不得不承認李青的本事。“五石弓,連開五箭,箭箭拉如滿月,當真是天生神力!”朱元璋笑意更甚,“元人的海東青最是難纏,看來下次總攻,還得讓他去了。”朱棣目中精光一閃,起身下拜:“父皇,兒臣愿為大明身先士卒!”“呵呵……起來,快起來。”朱元璋笑呵呵道,“有你表現的時候,不過這次…你還是別去了,管理好乃兒不花的那支大軍,才是你當下要做的。”朱棣有些失望,不甘心道,“父皇,兒臣做個副帥,不,做個先鋒便可。”“貪多嚼不爛。”朱元璋的笑意斂去。朱棣心中一凜,忙拱手稱是。朱元璋這才重新露出笑意,“行了,你好不容易來一趟,去看看你岳丈去吧,老家伙身子骨大不如前了,你也盡盡孝心。”“是,兒臣告退。”朱棣拱了拱手,又朝朱標道,“大哥我先回去了。”“明兒來皇宮一趟,咱兄弟單獨喝兩杯。”朱標道。“好,弟弟明兒一定來。”朱棣笑道,“那大哥先忙,我走了。”“嗯。”目送朱棣離開,朱標輕聲道:“父皇,總攻您準備讓誰掛帥?”“藍玉!”(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