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邋遢嘆道,“你這家伙就是太軸了,愛鉆牛角尖……”“師父,我現在都想開了。”李青不忍老頭子一大把年紀,還為自己擔心,豁達道,“靜看花開花落,享受世間絢爛,未嘗不是一件美事。”張邋遢怔了怔,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欣慰道:“你能這么想,為師很開心,凡事問心無愧便可。”李青恭敬道,“弟子受教。”“嗯,這次回來多住兩天再走。”“好的師父。”李青笑著點頭,“對了師父,朝廷的人有沒有找上門來?”他知道,朱棣對朱允炆的尋找就沒有斷過。當初,老朱能派錦衣衛來這兒找到這兒,現在朱棣未必不能。“來過。”張邋遢笑道,“來了兩次呢,不過,他們根本就沒認出我來,只把我當做農家老漢,然后我給他們指了條‘明"路。”“……”李青問,“那建文呢?”“我在道觀地下弄了個暗室,方便躲藏,他們沒見過小朱。”張邋遢道,“放心吧,有為師在,小朱不會暴露的,現在他也是我的徒弟了,我自會護著他。”李青聞,大感放心。如此,這也算是給了老朱交代。“讓師父費心了。”“也不能這么說,有個說話的挺好。”張邋遢笑道,“不然一個人在山上待著也無聊,小朱這孩子心腸不錯,也很孝順,比你強多了。”……接下來的幾日,李青幫朱允炆開墾菜園,隨師父上山采藥,十分享受。一連住了小半月,張邋遢的親熱勁兒過了,開始挑李青毛病。李青無奈,只好提出告辭。“師父,師弟我走了。”朱允炆:“師兄慢走。”張邋遢:“走吧走吧。”李青:“……”……————回到京師,李青跟朱棣報個到,又在家里歇養幾天,才正式上班。小胖這幾年辛苦的厲害,精神頭兒明顯差了不少。李青勸道:“能干干,不能干就讓皇上干,你還不是皇上呢,沒必要這么拼。”“我也不想啊!”小胖苦笑道,“可我爹就那樣兒,我能有什么辦法,最氣人的是干了活還不落好,找誰說理去。”李青沉吟良久,還是把朱棣的心思告訴了小胖。“和我想的差不多。”小胖并未太過意外,顯然早有預料,嘆道,“他呀,就會玩兒人。”“所以,你也不用有太大壓力。”李青笑道,“有你爹頂著呢,你有什么可顧慮的呢?”小胖輕輕搖頭,“如今百姓的日子苦啊,可我爹又一意孤行,不讓百姓休息,我若再懈怠,百姓定會更加難過。”“其實…皇上并沒做錯。”李青吁了口氣,“這些個事兒,他不做,你也做不了。”小胖默然點頭,“道理我都懂,只是……還是想在力所能及下,讓百姓好受一些。”頓了頓,“青哥給我開服藥吧,我最近在房事上體力有些不濟。”“……”李青真是服了,“你就不能給雞兒放個假嗎?”“整日這么累,再不享受享受,活著還有啥勁兒?”小胖不滿道,“還是不是兄弟了?”李青沒好氣地點點頭:“成,那就給你開一個。”說著,三下五除二寫下一張藥方,“三碗水熬制一碗,早晚各一次。”小胖收起藥方,狐疑道,“這次不會又是犯困的藥吧?”“絕對是滋補的。”李青無奈道,“不過,你這身體也得注意些了,女色傷身,不要太頻繁。”“放心,我都明白。”小胖笑笑,“對了,父皇準備對瓦剌動手,你去勸勸他吧,又要通運河,又要建都,國庫實在支撐不起;下西洋是賺了不少錢,可也經不起他這么花啊。”李青問道:“剛打完韃靼沒多久,皇上怎么又想起打瓦剌了?”“韃靼受挫后,瓦剌部趁機迅速發展壯大,上個月軍情奏報,瓦剌軍進駐了臚朐河。”小胖道,“父皇見他們有窺視中原的苗頭,準備給他們來一下狠的。”“這樣的話,那他們確實該打!”小胖苦笑,“我也不是說不讓打,但……總得緩緩吧?五十萬大軍出征的花銷,可不是個小數目。”李青點頭答應,“好,回頭我會勸勸他。”小胖欣然笑道:“父皇比較執拗,也只有你的話,他才勉強聽的進去。”看御案上的奏疏沒剩多少了,他笑道,“今兒活不算多,我們走走吧!”“嗯,好。”兩人剛出御書房,迎面就遇到了小胖的好大兒。“孩兒拜見父親。”朱瞻基執禮甚恭,又朝李青拱了拱手,“李先生。”如今的朱瞻基,已有十四歲,臉上仍保留著少年的稚氣,舉止間卻透露著成熟。李青還禮,笑道:“皇太孫今兒沒跟著皇上學習演武嗎?”“皇爺爺他忙,哪能天天帶我演武啊!”朱瞻基笑了笑,懂事的站在父親身邊,陪著二人散步。小胖和老朱、老四不同,他是個慈父,對兒子很是寬容,父子倆的感情極好。“沒事兒多去你老師那兒轉轉,還有啊,和內閣也多親近親近,一文一武,張弛有道……”小胖絮叨個不停。朱瞻基是皇長孫,更是皇太孫,可謂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皇帝爺爺喜歡他、皇后奶奶喜歡他、太子父親、太子妃母親都喜歡他。朱棣手把手的教,小胖也傳身教,老師是道衍……各方面都是頂配。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朱瞻基可謂是德智體美勞,全方位提升,幾乎沒有短板!小胖絮叨了一陣兒,又對李青道,“你也指點他兩句。”“……”李青好笑點頭,說了些‘大道理"。朱瞻基性格溫和,完全沒有這個年齡段應有的叛逆期,虛心受教。三人一路慢行,一路說笑,氣氛融洽,直到遇上朱棣才結束話題。朱棣每當看到李青和小胖親熱,他心里就不得勁兒,如今見大孫子也好似被拐了去,更是郁悶。他也沒個好臉,逮著好大兒一頓訓。小胖已經習慣了,嘴上賠著不是,心里卻不以為然。朱瞻基見老爹挨訓,替父親說了幾句好話,朱棣這才罷休。隔輩親,在這一刻詮釋的淋漓盡致。朱棣對孫子,跟對兒子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變臉速度那叫一個快。李青都懷疑,老四在巴蜀學過變臉。“瞻基,你和你爹先回去吧。”朱棣打發爺倆離開,而后看向李青,“這次休息了這么久,爽了吧?”“皇上,我這不是已經開始干活了嗎?”李青無奈道。朱棣斜睨了他一眼,“你鬼主意多,想辦法再弄些錢來,朕要北伐。”“……沒有。”李青苦笑搖頭,勸道,“皇上,事兒要一件一件做,飯要一口一口吃,用力過猛,百姓受不了啊,歇歇吧,緩上個一兩年。”頓了頓,“皇上不是致力于培養太孫嗎?過兩年等太孫再年長些,打瓦剌時讓他去也跟著,這樣豈不是更好?”朱棣聽到后半段,神色略微緩和:“行吧,那就再等等。”“呵呵……皇上英明。”“少來這套。”朱棣斜睨了他一眼,“這次休沐去哪兒了?”李青笑道:“領略大好河山,放松一下心情。”“放屁,你去游山玩水,會不帶上你的小妾?”朱棣狐疑道,“你老實說,是不是去你師父張仙人那兒了?”李青呆了呆,索性把話說死:“他老人家已經沒了。”“啊?”朱棣驚詫道,“他死了?”李青硬著頭皮點頭,“歲數到了,就…那啥了唄。”“真是太遺憾了。”朱棣一臉惋惜,“本來還想找他弄些仙丹呢。”“世上沒有仙人,又何來仙丹?”李青好笑道。朱棣輕輕點頭,嘀咕道:“這么說來,建文應該不是被他拐走了,娘的,這廝去哪兒了呢?”他有些痛苦,一日找不著建文,他一日不踏實,總覺得這江山隨時都有易主的可能。“說不定他已經死在了某個角落,又或許,他當初就葬身火海,化為了灰燼。”李青安慰道,“當日的火勢那么大,燒成灰也不稀奇,皇上你何須自擾?”“活要見人,死要見尸。”朱棣瞇著眼道,“找不到他,朕晚上睡覺都不踏實。”這已經成了他的心病,根本不是李青幾句話就能勸住的。李青岔開話題:“皇上,臣突然想到了個來錢的門路,雖然賺的不算多,但聊勝于無。”“是什么?”朱棣果然上套,他現在最缺的就是錢了。李青認真道:“刊印永樂大典,而后發行。”印刷術在這時代已經相當完善,刊印永樂大典并非難事。“皇上,如此曠世奇作,若只放在那兒吃灰,實在得不償失,雖然皇上已經允許官員閱覽,但也僅僅有京師少部分官員能夠看的到,并未得到大范圍傳播。”朱棣沉吟半晌,蹙眉道:“永樂大典三萬萬又七千萬字,想刊印談何容易?”“慢慢來呀。”李青笑道,“可以先印幾十冊,等賺了錢,再多做字模。”“可誰會買呢?”朱棣搖頭道,“就算不考慮朝廷體面,朕也覺得這是個賠本的買賣。”“買的人多了去了,皇家出品,那些富紳定然趨之若鶩。”李青笑道,“還有官員,皇上可以用大典抵俸祿,當然,不能強制性,官員可以自由選擇。”他自信道:“皇上你看著吧,肯定會有大量官員選擇永樂大典,尤其是文臣!”朱棣半信半疑,不過試試也沒什么損失,“行,那這事兒就包在你身上了。”——s:今兒兩章,脖頸太疼了┭┮﹏┭┮(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