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形態各異的石林,如天然雕塑一般,引的從未見過的通遼本地戰士們嘖嘖稱奇。
蔣忠國行進在隊伍中央,手持一臺便攜式石墨導體中控,不時低頭查看數據。
越往下走,溶洞的姿態就越發千奇百怪,一些小型的地底生物也偶爾被隊伍驚動,急匆匆的四處逃散,當隊伍走了約二十五分鐘之后,開始出現了岔路。
隊伍扎下第三個前進基地,大隊暫停行動,派出小隊沿著岔路搜索,直到其中的一支小隊確定走入了死胡同,先遣隊再次出發。
就這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每到一處岔路放下一個前進基地,一直到海拔高度儀顯示,已經進入地平線以下約三千多米之后,隊伍才看到了一處明顯有人工痕跡的溶洞大廳。
從這里開始,明顯下行的角度開始變得陡峭起來,如果說前面的溶洞是以平均三十到四十度之間的傾角向地底延伸的話,越過這個大廳,肉眼可見的第二層溶洞,就已經是七十度,甚至局部九十度的下行深井了。
指揮長蔣忠國看了看手表,問道:“這是第多少個前進基地了?”
“這里再下一個,就是第九個了。”
“跟后方的通訊還能保持嗎?”
“每三分鐘確認一次,信號通暢!”
“今天大隊不動了,就在這里扎營,偵查小隊繼續往下走,隨時匯報。”
地底的空氣顯得陰冷而粘稠,夏軍用幾個交叉的探照燈把整個平臺照的通透明亮,還穿插了化學照明燈,并備好了氫燃料火炬,周邊放下了紅外報警系統、夜視監控設備、震動檢測設備、氧氣含量檢測設備,打開了生物雷達。
在這有些詭異的氛圍中,度過了地底探索的第一夜。
第二天,偵查小隊匯報,在連續,多次的深井速降之后,他們又進入了第二層的地下溶洞群,岔路更多,情況更復雜,人手不支持繼續分散搜索,只能停在原地等待增援。
這條路的漫長和復雜,大大出乎了夏國的預料。
前聯合王國與地下世界的核心聯絡人員,死走逃亡,夏國抓到的幾個等級都不是很高,之前最多也就下到過第二個前進基地的位置,負責接送一下物資什么的,后面的探索路程,可以說一點忙都幫不上,全靠夏國自已摸索。
因為第一層到第二層之間是大量的直上直下的井狀通道,夏國不得不使用了大量的滑輪和吊裝設備,才把全地形車和機甲帶到了第二層溶洞。
這里的景象更加壯觀,洞壁上覆蓋著厚厚的苔蘚,閃爍著微弱的綠光。石筍和鐘乳石之間形成了一個個天然的通道,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設計的迷宮。隊伍在這些通道中穿行,時而需要躍下陡峭的巖壁,時而需要淌過或深或淺的積水,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
第二層溶洞最麻煩的地方在于,它更像是一個開放式的地下迷宮,有很多條岔洞四通八達,先遣隊搜索了足足六天,才在這片估算足足有上千平方公里的溶洞群中,找到了一條通往第三層的通道。
探索到這里,先遣隊的戰士們都有些麻了。
本以為就是下個負一層車庫,跟矮人打個招呼,拉拉關系,結果愣是搞成了地底大冒險,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第三層有著非常明顯的智慧生物活動痕跡,而且發現了一條寬闊奔騰的地下長河。
水邊還有很多的智慧生物活動痕跡,怎么看,應該都是離地底聚集地不遠了。
隨后,在第三層,先遣隊遭遇了伏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