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南區,陳漠安頓的,是從魔族手中贖回的奴隸。
這是一群徹頭徹尾的可憐人。
也是陳漠最用心經營和呵護的自已人。
從通遼建國之始,陳漠就通過不同方式,不同路徑,想方設法的從魔族手中贖買奴隸。
雖然打了幾十年仗,各個國家與魔族還是一直保持著基本的溝通,贖買的渠道一直是暢通的。畢竟,星光大陸上,一旦在戰斗中有貴族被俘,各國都會通過交涉,花一筆不菲的贖金把人買回來。
至于被抓的平民,那就沒人管了,贖回來干什么?浪費糧食嗎?
也不能怪百國聯盟漠視人權,要知道,即使在以文明民主著稱的某些藍星國家,也是有龐大的所謂“賤民”群體的。
而魔族,只要燃石,對屠殺并不感興趣,也因此,魔族領地上積累了大批的底層平民和奴隸。
還有更荒唐的,因為戰爭,前線的某些郡國橫征暴斂,有些活不下去的百姓甚至會逃往魔族控制的土地。
雖然魔族也有一定的開礦勞工需求,但是越來越多的平民數量,明顯是大幅過剩了。
現在有個冤大頭要買,那還不趕緊的出手。
這些奴隸和其他流民最大的區別在于,他們是徹徹底底的無產者,一無所有。
能剩下一身衣服,就算是大富大貴了,若是再有一只鞋,那簡直是數萬人中第一等。
針對這樣一個群體,陳漠把南部洛河沿岸的沖積平原留給了他們。
沿著洛河,陳漠劃分了四十塊土地,分別掛牌為一號至四十號農業合作社。
沒錯,這就是通遼郡國的第三種制度體系,農業合作社體系。
一無所有的各種族各群體,在這里共享生產資料,共同勞作。
大食堂,生產隊,工分制,人七勞三;衛生員,民兵班,糧票、布票、工業券;
這個不好再說多了,大概明白就行。
以上三種制度,共同的特點是,對行政管理能力要求很低,只要確立好規矩,都能自行運轉,極少量的官員就能完成大范圍的管理,也因此奠定了通遼社會的整體穩定。
但讓陳漠沒有想到的是,全盤照抄的合作社體制,在異界的土地上結出了神奇的果實。
在大食堂和衛生員的保障下,流民死亡率的大幅下降,穩住了基本盤。
最出乎意料的是人七勞三制度。
合作社村民分糧的過程中,配比是七成口糧,三成工分糧。例如一個家庭有三個人,政府會先配發三個人的口糧,保證了家庭生活的最低糧食需求,然后,再按照你的家庭工作的總工分量,進行余糧的分配。
也就是說,每個家庭能分到主要的糧食,是按人口來的。
在這里,陳漠還特地留下了個bug,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口糧,是不做區分的。
也就是說,哪怕你家里多了一個完全不吃糧食的嬰兒,合作社也按成年人的口糧給你多發一份。
政策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讓合作社的成員注意對嬰幼兒的保護,在這個時空,底層社會嬰兒的夭折率高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