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西斜,廣場之上,人煙逐漸稀少了。
陳年看著那手持桃杖,結伴而行的下山學子。
書生的寥寥數,其影響并不在當下,而在將來。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如果留方書院留下來的這群學子是火,那這下山的一眾學子,便是星火。
有正氣在身,又見識到了真正的浩然之氣,認清了敬天事鬼和古圣先賢真正的面目。
這數千學子的根基和見識,遠在當初的周子讓和孫裕之之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即便有百分之一能夠做到不忘初心,便足以形成燎原之勢。
學子陸續下山,待到黃昏之時,來時的滿山學子,已經只剩下不到四百人。
而這其中,只是術士仙苗就有近百名之多。
他們留下,并非是為了書院,而是沖著站在一旁的陳年和景精。
朝廷大軍圍山,他們是最不在乎的一群人。
有山門世家作為靠山,甚至不少人為了方便行事,身上還帶著監天司的令牌。
不同于普通的書生學子,那道圣旨一出,他們基本上都已經猜到了朝廷的目的。
周子讓已死,又有這么多山門世家子弟聚在一起,強行攻山,對統軍將領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
之所以不出聲提醒,不過是不想讓那些學子,影響了選仙進程而已。
丹陽選仙,九年時間沒有任何消息,如今見到丹陽來人現身,他們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高臺之上,書生并不知曉他們的想法,他看著廣場之上的人群緩緩開口道:
“大難將至,你等為何不去?”
廣場之上,聽到夫子問話,頓時有人躬身行禮,大聲道:
“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我等是為求學而來,自當有此覺悟。”
“如今書院遭難,若是因險避之,豈是君子所為?”
“我等,誓死與書院共存亡!”
那語氣慷慨激昂,卻是聽得陳年眉頭微皺。
這話若是在他剛說出書院有難之時出口,或許是出于真心。
如今滿山學子下山了九成,才站出來的斥之非君子所為。
千人千面,哪里都少不了投機之人。
不過陳年并沒有因此對此人有什么意見,君子論跡不論心。
大難之下,挺身而出,以命相賭,即便是投機之人又如何?
而在此人的慷慨陳詞之下,留下的一眾學子紛紛響應:
“我等,誓死與書院共存亡!”
“與書院共存亡!”
“...”
數百學子齊聲附和,造成的聲勢,竟是完全不弱于先前學子回應夫子之時。
書生面上古井無波,清澈的目光看著在場諸人。
場上之人的成分,他非常清楚,投機的、落難的、囊中羞澀的、家鄉遙遠回不去的。
甚至其中還有不少大魏朝廷安排的探子,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真正因為一腔熱血,為了治學,留在書院之中的,不過十之一二。
但是十之一二,已經足以在大變之后,組成書院新的架構和班底。
書生靜立高臺,直到那附和之聲緩緩沉寂,他才開口道:
“山中生變,有遭大劫之危,諸位不負書院,書院定拼盡全力,護諸位周全。”
“如今天色將暗,我欲為周師守夜。”
“明日擇吉時下葬。”
“西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