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箏是女子這件事,本就毀譽參半。
固然有人說她是巾幗女英雄,堪為女子表率。
卻也有人說她不遵從三從四德,女扮男裝替兄從軍實乃女子的羞恥。
而作為朝臣,這些攻訐她的話,也會讓她天然處于弱勢地位。
這種情況下,琉箏需要“立起來”。
讓人知道,她雖然是個女子,卻不輸男子。
她也可以同男子一般正常入朝為官,建功立業。
可慈慧皇后剝奪她除了掛帥回朝后,第一次在朝堂上正式露面的機會,將她歸為內命婦一類。
這無疑是在告訴世人,女子哪怕立了再大的功勞,也不配跟男子們平起平坐。
這會讓她后路艱難。
皇后這么做,用心著實可惡。
非琉箏得罪了她,不會如此做。
但琉箏很清楚,自己不曾對皇后有半點得罪,那么只能是得罪了皇后的人。
故而,琉箏疏離了皇后的關系。
先排除的是太子。
她已經站隊肅王,可外界不曾知道。
若皇后為太子想,按說,皇后該第一時間替太子拉攏她,而不是打壓她。
所以排除太子。
她一筆一劃地梳理皇后的其他關系,很快查到了皇后的母族沈家。
沈家同樣也出了個女將,沈聽瀾。
此人在年前也去了戰場,還跟琉箏發生了一點沖突。
沖突的原因,是因為蒼瀾關戰役。
當時沈聽瀾想要在蒼瀾關夜襲敵軍,琉箏不同意。
當時朝廷的糧草未到,軍中糧草緊缺。
戰士們原本就饑腸轆轆,還要他們在冰天雪地里夜襲敵軍……琉箏覺得實在不妥。
她認為,該等糧草先到,而后整軍待到冬日之后。
而沈聽瀾覺得不能再拖,兩人爆發了爭吵。
但因著沈家位高權重,沈聽瀾的姑母又是慈慧皇后,而琉箏只是靠她自己一步步爬上來的……
一番爭論之后,琉箏寡不敵眾,沒能吵過沈聽瀾。
沈聽瀾還是帶著一萬兵馬去了。
最后的結果,當然是輸得一敗涂地。
不僅一萬兵馬全部折損,還損失了兩座城池。
后沈聽瀾被召回京城,兩人自此再沒見過。
可琉箏知道,沈聽瀾回京后,便被陛下禁足將軍府了。
如今,琉箏大勝金兵,掛帥回朝,沈聽瀾卻依舊在沈大將軍府禁足……
皇后若是因此記恨她,也是有可能的。
且除此之外,琉箏想不到別的原因了。
“沈聽瀾。”
琉箏的中指指腹,在這個名字上輕輕點了兩下,眸底神色漸濃。
她記得,自己前世死后五年,沈聽瀾被指婚給了肅王。
而肅王,卻是當朝抗旨。
但最終他還是迎娶了沈聽瀾。
因為太后也下了懿旨,要他迎娶沈聽瀾為王妃。
大婚那日,琉箏也遠遠去看過。
十里紅妝,十分氣派。
而這一世……琉箏還活著,并且站隊了肅王。
若是肅王之后依照前世,迎娶了沈聽瀾,那沈聽瀾豈不是也成了她的上官了?
琉箏覺得有點牙疼。
那個沈聽瀾,她實在是不喜。
當時沈聽瀾眼看敵不過金兵,為了保命,她第一個帶頭在蒼瀾關逃走……
其實那場戰役,也不是必輸無疑,如果奮起反抗,至少能拖延時間到援兵到來。
雖然仍舊會死傷無數,但是不至于一萬將士全死在那里。
結果沈聽瀾這個主帥一跑,軍心潰散,才造成了那樣慘烈的景象。
琉箏仍記得,那條蒼瀾江被一萬將士的鮮血染成紅色的場景。
更記得,自己在聽說沈聽瀾只是被禁足之后的震驚和不理解。
要她對沈聽瀾聽計從,她自認自己是做不到的。
她無法替那一萬將士原諒沈聽瀾。
好在,肅王迎娶沈聽瀾是五年之后了。
她只要爭氣些,五年之后必成氣候。
到時沈聽瀾哪怕成了肅王妃,自己也不需要對她聽計從。
“大小姐,夜深了,您該歇一歇了。便是身體熬得住,眼睛也熬不住啊。”
江嬤嬤過來勸說。
琉箏已經理清思路。
她點點頭,燒掉了自己寫的那些字。
看到最后一點紙燃盡,琉箏方才回到自己的臥房。
只是躺下后,琉箏仍舊沒有睡著。
她在想如何破局。
朝堂第一次露面,她必定得去,不能去后宮,跟內命婦們陪皇后聊天說話。
很快,琉箏想起了一件事。
乞巧節前夕,是發生了一件大事的。
她差點給忘了!
琉箏的眼睛亮起來,在黑夜里,仍舊能看清是多么明亮。
她彎了彎唇角,安心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