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虞尋歌虞尋歡 > 第1098章 神明游戲:我的世界38(潮汐)

      第1098章 神明游戲:我的世界38(潮汐)

      如果有這樣一個世界,漲潮時全世界都會變成汪洋大海,退潮時大部分海水流入地心,除了少量水源,全世界只剩下陸地……

      這樣的世界,到底算有趣,還是算有毛病?

      生活在「潮汐」的陸鱗族覺得還算有趣。

      在我們陸鱗族看來,這個被我們命名為「潮汐」的世界是一條魚,潮漲潮落是魚在呼吸,而我們這些生活在「潮汐」上的生靈,是魚的鱗片。

      至于為什么認為潮漲潮落是魚在呼吸,老一輩給出的理由讓我無法反駁,因為大海與陸地的切換時間總是很規律,除去漲潮和退潮的那十來天,「潮汐」世界的大海模式和陸地模式都是各自200天。

      很規律,宛如生靈的呼吸。

      我們是世界的一部分,在它的身體表面生活,與它共同呼吸。

      于是一切就這么邏輯自洽連上了!

      很遺憾的是,我們雖然可以在海底長時間活動,可我們并不是海洋生物。

      所以我們總是很忙,每當退潮時,我們就需要開始準備食物、修理加固甚至是重建我們的船,等到潮汐來臨,我們就會跳上我們準備了200天的船只,開始200天的海上生活。

      我們一般是以家庭為單位建造船只,但成年卻還沒成家的陸鱗族會被趕去建造單人小船,這是長大的標志。

      但造船歸造船,等到潮汐來臨時我們都會盡可能將小船聚在一起,就像那些從地底重新冒上來的魚群一樣,我們群體遷徙,聚在一起熬過潮汐等到退潮。

      生活在海上的日子并不無聊,我們會坐在甲板上釣魚、畫畫、吹奏海螺、跟著海螺聲跳舞、記錄自已剛編好的故事,然后等待風暴的到來,這就是我們需要接受的考驗了。

      這200天的海洋生活確實不無聊,因為每隔十幾天這個世界就好似會傾斜一下,隨之而來的就是風暴與巨浪。

      這讓我時常覺得我們的世界并非一條魚,而是一個脾氣不太好的貝殼?

      每當貝殼鼓掌式呼吸,我們就得遭殃。

      我們需要想辦法扛過風暴,最壞的結局就是船只被風暴攪碎,不得不棄船。

      丟失船只的陸鱗族只能想辦法尋找救援,我們額角的觸角可以幫我們搜羅附近的同族。

      我很難說清這是什么原理,就像眼睛可以看到世界,耳朵可以聽見聲音一樣,我們額角各種形態的觸須或觸角就是可以幫我們探測感應到附近的同族。

      而在大海上,陸鱗族不會拒絕任何一個失去船只的同族,哪怕我們之前是仇人。

      所以如果在漲潮時期失去船只落入海中,那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就是被海浪沖得太遠,那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一直游一直游,游到觸須突然發亮,提醒我附近有其他的陸地鱗片。

      這樣的事其實并不少見,每個陸鱗族都經歷過船只被風暴攪碎的情況,久而久之,每一個陸鱗族都學會了堅持。

      堅持到風暴平息,堅持到觸角發亮,堅持到潮汐褪去,然后就能迎來200天的休整時間。

      這或許就是「潮汐」想要教會我們的道理?

      以上這些強行提煉總結的小道理被我寫進了我編寫的童話書里,200天的陸地時光足夠我抄寫出上千份,然后在潮汐來臨前——這是陸鱗族最大方的時候——全部賣出去。

      孩子們會喜歡看的,就算是大人看到這些道理也會連連點頭,掏出海貝買上一本。

      但很少有誰會和我一起討論書里的那些無病呻吟。

      或許是覺得這些道理過于淺顯?又或許是沒什么好討論的,一個絕大部分陸鱗族都認同的理論好像確實沒有爭論的必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