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54!”
蘇浩從廠保衛處的槍械室出來,手里多了一把擼子。掂量掂量,這槍要比他的51式沉不少。
這就是廠里給他配備的那支手槍——大54!
大54手槍,同樣是仿制蘇系手槍而設計、生產,說它是51式的改進型也不為過。因為他的握把上有一個明顯的星星標志,所以又被稱為“大黑星”。
54式手槍的槍型和51式差不多,彈容量依然是8發。
不過卻是要比51式精準度高很多,做工也比51式精細了很多。雖然依然適用和51式相同的*25毫米手槍彈,威力卻是要比51式要強大不少。
屬于手槍里的“猛的一批”!
它可以殺傷50米內有生目標。
在25米距離內能射穿3毫米厚的鋼板、10厘米厚的木板、6厘米厚的磚墻、35厘米厚的土層。
不管怎么說,54式手槍,屬于這個時期可以堪比世界先進手槍的“國產手槍”。
因此它服役了將近50年,才最終被92式取代。
讓蘇浩更加高興的是:到底是廠里配備的武器,配件及附屬也比較多。
其中有——
通條一根,用以擦拭槍膛,平時固定在槍套側面;裝護具,裝槍及備用彈匣用;槍彈盒一個,分兩格,每格裝槍彈20發,共計40發。
剩下的還有:背帶、保險帶各一,彈匣一個;槍油、槍布等。
而且是經過槍械管理員校準的手槍,拿起來就能打。
“洪叔,來看看你。”
既然來了保衛處紅色的小樓,便是不能不看看洪處長。
洪處長的個頭也不低,差不多也有米的樣子,長得比較魁梧,但也畢竟是上了年紀,今年56歲了,頭發都白了。
不過到底是帶過兵,上過戰場的,身上的那股殺氣依然兇悍。
“來了。”
對于蘇浩的到來,洪處長倒是沒有太過熱情,也沒讓座,更沒倒水,“手續辦了?”只是看著文件,隨口問了一句。
“辦了。”
蘇浩站在那里回答。
“嗯,既然要去供應處,那就在那里好好干,別給你爺爺丟人。”
應該是該問的昨天都問了,該說的昨天也都說了,洪處長也只是淡淡地叮囑了蘇浩一句,便是揮揮手。
毫不客氣地把蘇浩趕了出來。
有點不近人情。
不過也是他們這一輩人普遍的為人作風——有事說事,沒事滾犢子。
與李懷德屬于兩種不同的工作作風。
其實洪處長屬于外冷內熱的那種人。
昨天喝酒的時候聽李懷德講,洪處長這次為了把蘇浩弄進機械廠,那是跟張副廠長“利益交換”而來的。
他答應張副廠長,也把張副廠長的一個人想辦法弄進廠保衛處。
所以蘇浩對于自己能進機械廠,只感謝洪處長。
至于那張副廠長,和他這次進廠沒一毛錢關系,他也不會去感謝他。
人家不歡迎,蘇浩也沒有多停留,說了聲“洪叔您忙”,就走出了洪處長的辦公室。然后便是到廠后勤處領了自己的“勞保福利”。
兩身工裝,一個單帽,一個棉帽子。還有兩副線手套,一副棉手套,一個大搪瓷缸子和一個大號鋁制飯盒。
連吃飯的勺子都配備上了。
其中工裝和蘇浩身上穿著的這件差不多,只不過是左胸處多了“一機部第一機械廠”幾個黃線繡的標識而已。
當然工裝中還包括一雙翻毛單皮鞋,一雙翻毛棉皮鞋和一雙黃帆布的膠底鞋。
單帽為這個時代常見的“前進帽”,也叫“鴨舌帽”;棉帽,為藍色,和東北人冬天常戴的狗皮帽子,樣式差不多。
大搪瓷缸子比較大,缸口和碗口差不多。
印有紅色圖案,寫著“安全生產”四個大字。
這就是國營大廠的福利!
就是不一般,加起來也得有五六十塊錢。
像蘇浩的老媽劉慧婉,在街道辦的縫紉社已經工作了六七年了,工資永遠是12.5元不說,工裝也就是兩只套袖,一個藍布大圍裙。
哪里有這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