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家灣出名了。
不僅在南湖公社出名,連孤峰縣、云湖地委,也有不少人知道盧家灣生產大隊的名頭。
先是孤峰縣廣播電臺在2月2號早上8點半的縣廣播新聞里播出了《盧家灣生產大隊在學大寨中加固河堤》的“先進事跡”報道。
關于學大寨和加固河堤的關系,陳凡也搞不懂,反正所有基層報道都是這么寫的,他也就照著學。
當天縣廣播電臺播出了這篇報道之后,盧家灣便名傳孤峰縣。
雖說人人都知道,今年的挑堤只是小打小鬧,對盧家灣這種小題大做的行為深表鄙視。
可是心里羨慕啊。
張隊長拿著最新一期的云湖日報,笑得合不攏嘴,“哼哼,說我們小題大做,小題大做又怎么樣,他們要是有本事,也小題大做、上一回地委日報啊。”
他低頭看了看,嗯,還好,不虧,這個標準是妥妥的大廠標準,作為一個生產隊來說,基本上都是一張獎狀了事,頂多加個搪瓷杯子,筆記本和鋼筆是不要幻想的。
這事兒鬧得。
如果說上縣廣播,還有可能是自己人的特殊關照,那地委日報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葉樹寶立刻表示支持,“我同意。獎勵也可以按照那個標準來。”
楊書記便當即拍板,“好,那就發一張獎狀,再發一個筆記本、一支鋼筆和一個搪瓷缸。”
要是能來個兩連發,那盧家灣才叫名聲大噪啊。
他隨即對著楊書記說道,“上次公社不也搞了個先進標兵表彰大會嗎,我看小陳就可以當個先進標兵。”
說好的先商量一下的呢?一句話商量完,獎品就發出來啦?
你們早就在這兒等著的吧?!
這時候他才回過味來。
誰敢信,這年頭的新聞報道竟然都沒有署名的!
這時陳凡又說道,“而且經過這一次,我猜肯定有其他生產隊跟風,又或者云湖日報的記者親自到地委周邊的農村去采訪。”
最后葉樹寶給他頒發搪瓷缸子,“好好干,我看好你!”
抽了兩口煙,肖烈文呵呵笑了笑,“咱們也不能把風頭搶完,好歹給別人留口湯喝。”
獎勵好啊,我最喜歡這個環節了,尤其是受獎人是自己的時候!
但是他嘴上還在謙虛,不好意思地推脫,“不用不用,都是我應該做的。”
聽到這話,所有人臉上都有幾分失望。
所以這次陳凡連個虛名都沒能撈到,那么長一篇文章后面,只用括號標了一個(孤峰縣南湖公社供稿)。
能夠登上云湖日報,除了那可有可無的“先進事跡”,明眼人都知道,寫這篇報道的筆桿子才是關鍵。
陳凡臉色有點為難,“這兩個內容差不多,要是再寫的話,恐怕通不過,就算可以,也只能在公社或縣里播一播。”
雖然李先生已經不在了,但也就是不久前的事,如今大家講起話來,還是習慣性的引用李先生的話。
楊書記哈哈笑道,“這就是李先生說的,只要調動起老百姓的積極性,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張長江給他頒發筆記本,“多寫我們農民的好文章。”
好嘛,一群老江湖,這是擔心自己提出分宅基地,或者要求開政審證明的條件,先拿這些東西堵自己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