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會寫新聞稿嗎?
顯而易見,他不會!
那他會寫文章嗎?
毫不客氣的說,這個他還是會的。
曾經上學的時候,他拿過小學的作文范文,被語文老師當眾朗讀;初中時還向雜志社投過稿(未采用);高考的時候,語文得的是138分的高分,以至于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個很有潛力的作家,從上大學時就開始在網上碼字,先后寫過八部小說(未簽約)。
那么,作為一個累計寫過近百萬字的文學愛好者,寫一篇新聞稿,在他看來應該問題不大,這也是他以前想過寫小說賺稿費,以及今天敢于“試一下”的主要原因。
但是,每個年代都有當代的特色,他不能用后世的“震驚體”在這個時代寫稿,否則他極有可能會被“震傷”。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他需要借鑒這個時代的新聞稿寫作格式,尤其是關于時代特色的地方,是他關注的重點!
下班之后,他抱著厚厚一疊報紙回了家。
姜麗麗看到他拿了這么多報紙回來,非常驚訝地問道,“你拿這么多報紙回來干嘛?要糊墻嗎?”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徒呼奈何啊。
對了,張文良和民兵連也不可或缺,就是要體現出一個軍民一體的民兵精神。
前線重點是楊書記,張隊長,體現的就是一個身先士卒。
就在陳凡拉亮電燈看得起勁的時候,突然發現姜麗麗腳步踟躕地出現在門口,當即抬頭問道,“怎么啦,是不是有事?”
比如某某單位爭創先進,某某公社做出了什么成績,某某人努力工作成了勞動標兵。
陳凡現在也適應了他釣魚切肉、姜麗麗做飯的生活,很自然地回了房。
然后就開始研究類似的新聞稿。
陳凡心里嘀咕了一句,嘿嘿笑道,“沒有,我是拿回來看的,這不是馬上要挑堤了嗎,今天大隊上又任命我做通訊員,讓我寫一篇挑堤的新聞稿,之前也沒寫過這類文章,我就拿了些報紙回來做參考。”
至于具體人物,楊書記、張隊長、葉隊長、肖隊長都要寫進去,重點突出他們的運籌帷幄。
既然已經開始碼字,就多了解一些現在的寫作特色,為以后碼字賺錢做準備。
如此這般,才是一篇合格的新聞稿。
事關是上頭版還是隨便給個豆腐塊,區別大著呢。
不就是寫文嗎,我的強項啊,高考語文138呢!
如果不是現在身邊沒有合適的筆和紙,他都準備立馬開干。
什么?挑堤還沒開始?
這還需要什么開始?拿起筆開編就完了。
姜麗麗睜大眼睛,眼里滿是驚喜,“真的嗎?那你不是廣播員兼通訊員了?”
姜麗麗遲疑了一下,才小聲說道,“陳凡,能不能借我幾張報紙看,我保證不弄壞,明天一早就還給你。”
這里就要與前面的兩點前提相呼應,再次表立場、劃界限。
恢復稿費制度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出臺,有機會的話,早做準備也不錯。
概括起來就是,前提要點有兩個,一個是引用一句某某的話作為立場和出發點,另一個則是要批判去年被割的四大派。
他一個小時能釣十幾條魚,如今都在兩只水桶里面養著,根本不怕不夠吃。
不一會兒吃完飯,陳凡先將水缸挑滿,然后回房繼續研究報紙上其他的文章,尤其是文學作品。
見陳凡神秘地微笑,她還以為自己猜中了,趕緊說道,“頭版報紙不能糊,有領導的報紙也不能糊,會犯錯誤的。只能糊其他版面的報紙,最好是副刊。”
姜麗麗看著他,“會不會給你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