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月,京郊的土地被大片征用,在龐大的軍力維穩下,第一鋼鐵廠和第一水泥廠的地基,拔地而起。無數退役的士兵和無地的流民,成為了第一代產業工人。
第二個月,《土地改革法》以雷霆之勢在京畿地區強行推開。
反抗此起彼伏。
然而,在新式步槍和龐萬里的鐵血手腕面前,所有妄圖螳臂當車的舊鄉紳、舊地主,都被碾得粉碎。
人頭滾滾落地,換來了無數農民分到土地時的狂熱歡呼。
第三個月,第一批簡易學堂建成。
孩子們背著統一發放的布書包,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用稚嫩的聲音朗讀著“人人生而平等,我們是國家的主人”。
與此同時,以白話文書寫的《炎黃日報》創刊,免費向民眾發放,上面刊登著最新的政策、國內外的新聞,以及通俗易懂的掃盲知識。
第四個月,北境傳來捷報。
陳慶之不負所望,利用新農具和新作物種子,在北境掀起了農業革命。
土豆和玉米的驚人產量,讓經歷過饑荒的北境軍民,將沐瑤和共和國奉若神明。
源源不斷的糧食,開始運往京城,徹底穩住了這個新生政權的根基。
第五個月,第一爐合格的鋼水奔涌而出。
第六個月,第一批國產的水泥被用于建設新的樓房和道路。
……
半年時間,彈指而過。
沐瑤幾乎是以一已之力,將整個國家強行拖上了工業化的戰車。
高強度的工作,讓整個共和國的領導層都瘦了一圈。
深夜,議長辦公室。
燈火依舊通明。
沐瑤靠在椅背上,揉著發脹的太陽穴。
桌案上,堆積如山的公文已經處理完畢,分門別類地擺放得整整齊齊。
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墨香和她親手調配的提神藥劑的苦澀味道。
這半年,她每天只睡不到三個時辰。
若非有醫學天花板的技能傍身,可以隨時為自已調理身體,補充精力,她恐怕早就猝死在這張桌案上了。
她端起旁邊早已涼透的茶水,喝了一口。
窗外,是沉睡的京城。
但這沉睡之下,是無數正在悄然發生的劇變。
工廠的煙囪開始冒煙,學堂里有了讀書聲,百姓的臉上有了笑容和希望。
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在她的手中,一點點成型。
這種親手創造一個時代的成就感,無與倫比。
但隨之而來的,是深入骨髓的疲憊。
沐瑤忽然有些自嘲。
前世,她是個標準的社畜,每天最痛恨的就是996,最大的夢想就是財務自由然后躺平。
可如今,她明明已經站在了這個世界的權力之巔,擁有了隨意“偷懶”的資格。
但她卻比前世任何一個時候都要忙,都要累。
甚至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真是諷刺。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不。
她只是單純地怕死,怕這個親手建立起來的烏托邦,因為她一時的疏忽而轟然倒塌,然后自已再次淪為任人宰割的魚肉。
歸根結底,她依舊是那個自私的利已主義者。
……
秋日的風,吹過京城高大的城墻,帶著一絲蕭瑟的涼意。
沐瑤穿著一身簡單的布裙,雙手負后,在寬闊的城墻上緩緩踱步。
這是半年來,她第一次有閑情逸致,站在這里,俯瞰自已親手打下的江山。
城墻之下,街道縱橫,人流如織。
曾經的死氣沉沉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夾雜著忙碌與希望的勃勃生機。
龐萬里魁梧的身軀,如同一座鐵塔,沉默地跟在沐瑤身后三步遠的地方,盡忠職守。
沐瑤停下腳步,目光投向遙遠的南方。
那里,依舊被戰爭的陰云籠罩。
“蕭逸塵現在怎么樣了?”她忽然開口,聲音被風吹得有些飄忽。
龐萬里上前一步,聲音一如既往地沉穩:“報告議長,根據南邊傳回來的情報,蕭逸塵……他投降了。”
沐瑤并未回頭。
這個結果,早在她的預料之中。
只是,她問的不是這個。
龐萬里似乎也明白,他頓了頓,補充道:“他投降了朝和人。”
朝和人,沐瑤聽過很多次了,但并未了解過。
毫無疑問,這個朝和人是敵人,敵人就得消滅!
消滅敵人之前,也得了解了解敵人。
共和國成立半年,幾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勢,掌控了整個北方。
但南方,卻因為韓林的叛變和異族入侵,始終是一團亂麻。
如今看來,這潭水,比她想象的還要渾。
“我們現在,只控制了北方十八州。”
龐萬里的聲音里帶著幾分不甘。
“南方各州,名義上還在蕭逸塵手里。但他現在,不過是朝和人扶植起來的一個傀儡皇帝。”
傀儡皇帝。
沐瑤在心里咀嚼著這個詞,沒有半分嘲諷,只有冷靜的分析。
一個已經失去一切的男人,還能被扶植起來,說明他背后的人,需要他這塊“大周正統”的招牌。
“這個朝和人,是什么來路?”
沐瑤轉過身,看向龐萬里:“有世界地圖嗎?”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