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生,今天是你的副班吧?”張鐵生正在外面與人吃飯,出了包廂后接通了來自林前龍主任的電話。
午時的陽光正熾,擴大的瞳孔強收光芒給張鐵生帶來陣陣的暈黑感:“欸,是的,林主任。我就在醫院附近。”
林前龍的語氣板正:“張鐵生啊,小陸來我們急診科也近一月時間,努力、奮進和實力你也都是看在了眼里的。”
“來了個闌尾炎的,你懶得跑的話,就讓陳教授帶小陸上臺算了唄?”
“小陸這個月都單獨開臺了十幾臺肌腱縫合,也算是給我們科帶來了很多業績的。目前病人方面對小陸的口碑也都不錯。”
張鐵生推了推眼鏡,沉吟了數秒,嘆息一聲:“好的,林主任,我明白了。”
“小陸連肌腱縫合都能常規做下來十幾臺,闌尾切除這種手術應該是沒任何問題的。”
在縣醫院里,終歸還是靠本事吃飯的。
而且,這種靠本事吃飯不僅可以讓自己吃得更多,還能帶著‘團隊’吃得更飽。
因交通變得更加便利,大量的患者有機會外出求診,轉診便捷的現下的大環境就是,大部分的縣醫院科室都是病人量不夠。
縣醫院里的平均水平不能提上去的歸宿就是病人量越來越少。
“嗯,鐵生你能明白這一點就好!”
“肌腱縫合的病種歸屬,可以說是小陸單刀匹馬從骨科奪過來的,他也有這樣的能力。”
“不過你也清楚,眼紅是一種病,骨科那么些時間沒想著搞肌腱縫合,現下看到小陸開展得順暢后,骨科的彭主任又想起來把州人民醫院里的向主任請了下來。”
“從下個月開始,這歸屬權就不好說了。”
“小陸的學習效率不錯,以他這資質,多跟著陳教授接觸一些手術,對我們科室整體而,肯定還是利大于弊的。”林前龍如此解釋。
張鐵生聽得懂林前龍的意思,但沒回話,只是在飯館的門口走來走去,臉皮頗為揪扯,心事重重。
沉默持續了將近二十幾秒,林前龍才說:“鐵生啊,我知道你的顧慮,可我們終究還是個醫生。”
“小陸的資質好,學得快,能更大程度地從陳松教授那里學到更多的技術。”
“歸根到底,咱們都是搞工作的,就算不提多為病人服務的大環境,也要考慮自己的收入水平啊?”
“余下還有兩個多月時間,如果小陸真的能從陳教授那里學到幾個專科都開展不了的手術。”
“綜合下來的長年累月收入,絕對不比你升了主任少的呀?”
“關鍵是還沒有架吵。”
急診科目前的手術范圍,都是林前龍主任與外科專科的主任吵架吵來的。比如說清創縫合,比如說闌尾炎。
目前唯一沒有爭論的就是陸成在搞的肌腱縫合。
骨科的主任也想搞,但搞不了,你還逼逼賴賴那就純粹是扮小丑了,哪怕他們有意見,有想法!
也只能想辦法去學,去學著搞。
這就是縣醫院的‘規矩’!
能力是根本。
張鐵生輕輕舒了一口氣:“我懂的,林主任!”
“遇到了這樣的人,我們能有啥辦法?”
“小陸的確不是一般人。多放給他機會,可以讓我們過得更好,也能將學習手術的周期拉長。”
“其中利弊我能分清楚的。”
“不過曾煥奇那邊?”
“我就不好作代表了-->>。”張鐵生單方面讓了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