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對夏縣的感情以后,光是考慮個人的前途,江風肯定是不會留在市里的。
如果說縣里的天花板是正科,那市里的天花板就是正處,因為提副廳是需要省里點頭的。
對于一些副廳級干部,市里有推薦的權利,但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省里。
所以在市里想要提拔副廳級的干部就很難,江風覺得很大可能性的,自已在市里正處級的崗位上干幾年,還是會被派到一個縣,當縣委書記。
這就耽誤進步了。
可要是到省里也好,到京城也好,自已在正處級的干部上干幾年,就可以一步到位琢磨正廳級的事情了。
這平臺不一樣,培養的方式也不一樣了。
一個縣里培養一個副處級的干部,很難;但是到了市里,不能說培養一個副處級的干部簡單,但是門頭高,級別在哪里,肯定是要比在縣里培養一個副處級干部要簡單的多。
同樣的道理,廳級干部也是一樣的,在市里培養一個副廳級干部,就不是市里說了算了,需要省里說了算,副廳級干部的名額就那么些。
說是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實際上,只有兩套班子,市委和市政府,江風這么年紀輕輕的,沒有理由就退居二線的。
想要提副廳只能在這兩套班子里邊琢磨,但這兩套班子里邊,才多少個副廳,那是多少人消尖了腦袋在等著呢。必須要有能力,又有資歷,又有成績,再有人脈,才能爭取到一個名額,競爭太激烈。
但是到了省里就不一樣了,副廳級的干部就多了,省里培養一個副廳級的干部,相對來說就簡單很多。
在體制內發展平臺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所以去市里這個選項,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被江風給排除掉了。
那就剩下省里和京城紀委了。
在這兩點上,江風是真的有些猶豫了,去京城紀委呢,選擇并不差,關鍵是,可以讓唐靈若和父母一家人團聚,這是非常重要的。
留在省城呢,自已熟門熟路的,有劉正宏的欣賞,只要是自已做出成績來,提拔的肯定不會慢的,再說了,省政法委這邊也能借上力。
雖然說唐文淵調走了,但是留下的人脈還在,關鍵的時候,省政法委書記于明,就是不給自已投一票,但肯定也不會反對自已的。
組織部部長是自已的校友,雖然說這個關系很脆弱,但是慢慢的經營好,維護好了,也能推自已一把。
省委秘書長,自已也有一面之緣。
再加上劉正宏。
這加起來自已能和四個省委常委扯上關系。
一個副廳級名額,這還不簡單嗎?
這換算下來,就是相當于在縣里提個副科,有四個縣委常委支持,這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所以江風從自已前途來說,是傾向于留在省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