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轉折點往往就在不經意間降臨。
那個看似平常的晌午,卻成為了我人生軌跡的重要分水嶺。
記得那是個蟬鳴聒噪的夏日,奶奶照例抱著我在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樹下納涼。
斑駁的樹影灑在地上,幾位銀發蒼蒼的老太太搖著蒲扇,絮絮叨叨地聊著家長里短。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槐花的清香,一切都顯得那么恬淡祥和。
就在日頭漸高,大家準備散去做飯時,一個陌生身影打破了這份寧靜。
那是個約莫六十出頭的老者,一身洗得發白的粗布衣衫裹著他瘦削的身軀。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漆黑如墨卻又亮若星辰,仿佛能洞穿人心最深處的秘密。
不知為何,這雙眼睛讓我本能地感到不安,不由得往奶奶溫暖的懷抱里縮了縮。
老者的出現讓原本熱鬧的閑談戛然而止。
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他徑直走到奶奶面前,聲音沙啞卻中氣十足:
”您就是何二姑?”
奶奶微微一怔,隨即用她那雙閱人無數的眼睛仔細打量著來人。
片刻后,她平靜地點點頭:“正是老身,不知先生有何貴干?”
”哈哈!”
老者突然放聲大笑,笑聲中卻透著幾分咄咄逼人的意味,
”久聞何二姑是方圓百里最厲害的出馬弟子,今日特來討教一二,看看誰家的仙家更有道行!”
這話表面客氣,實則暗藏鋒芒。
我注意到他說話時,右手不自覺地摩挲著腰間掛著的一個古舊銅鈴,鈴鐺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光芒。
奶奶依舊神色淡然,輕撫著我的后背說道:“仙家修行,重在濟世度人。虛名浮利,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
”哼!”
老者臉色驟變,眼中精光暴漲,
”莫不是浪得虛名,不敢應戰?”
他刻意提高音量,引得幾個尚未走遠的村民紛紛駐足觀望。
我氣得攥緊了小拳頭,正要替奶奶鳴不平,卻被她溫暖的手掌輕輕按住。
奶奶從容地站起身,拍了拍衣襟上的槐花瓣:
”時候不早了,該回去準備午飯了。”
那一刻,我分明看見老者眼中閃過一絲陰鷙,而奶奶的背影卻依然挺拔如松。
誰也沒想到,這場看似平常的相遇,竟會在日后掀起怎樣的波瀾
奶奶緊緊攥著我的手,頭也不回地快步離開。
她布滿皺紋的手掌傳來陣陣暖意,卻掩不住微微的顫抖。
身后那個干瘦老頭陰惻惻的笑聲如同附骨之疽,在寒風中打著旋兒鉆進我的耳朵,激起一陣雞皮疙瘩。
”奶奶,咱們干嘛要躲?”
一進家門,我就忍不住跺腳問道,
”咱家堂上供著那么多位老仙,隨便請一位出來都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奶奶取下繡著祥云紋的棉布圍巾,動作輕柔地掛在門后的桃木衣鉤上。
她轉身時,銀白的發絲在夕陽下泛著溫暖的光暈。
”十三啊,”她粗糙的手掌撫過我的發頂,聲音像浸了蜜的糯米糍般綿軟,
”咱們供奉仙家,求的是濟世救人。
若為一時意氣與人斗法,豈不是辜負了老仙們的慈悲心?”
我悶悶地應了聲,心里卻像堵了團棉花。
窗外的老槐樹沙沙作響,仿佛也在嘲笑我們的退讓。
暮色四合時,全家人圍坐在榆木八仙桌旁。
奶奶燉的酸菜白肉在砂鍋里咕嘟作響,蒸騰的熱氣模糊了玻璃窗上的霜花。
突然,”哐當”一聲巨響震得碗筷亂顫——院門像是被巨力撞開。
緊接著狂風裹挾著沙礫噼里啪啦砸向窗欞。
供桌上的紅燭無風自燃,火苗”騰”地竄起半尺高,將堂前懸掛的七彩幡幢照得流光溢彩。
奶奶手中的竹筷”啪”地拍在桌上,震得醋碟里的蒜瓣跳了三跳。”
欺人太甚!”
她眼中精光暴漲,皺紋間竟浮起一層淡金色的光暈。
只見她利落地挽起藏青色大襟,三步并作兩步來到神龕前。
供桌上的黃銅香爐微微顫動,似在回應她的怒意。
三炷降真香在奶奶指間燃起青煙,她口中念念有詞:
”今有邪祟犯我門庭,懇請”
后半截祝詞化作耳語般的呢喃。
當第三拜叩下時,香頭突然爆出三點金星,檀香混著某種古老草藥的氣息瞬間充盈整個堂屋。
”哪位仙家愿替弟子討個公道?”
奶奶盤腿而坐的聲音還飄在空中,堂前突然卷起一道龍卷風似的白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