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聲音依舊平淡,
“乃是共立新序。天道執天規,地道掌輪回滋養,人道主文明演進。”
“三者互不統屬,相互制衡,共維洪荒。”
元始天尊此時接口,語氣雖竭力平和,卻仍帶著一絲固有的秩序意味:
“洪荒運轉,終需章法。無規矩不成方圓。”
“天道所立天條,于維穩天地,亦有功用,不可全盤否定。”
“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新立之地道秩序、人道法理相互磨合,共定新規。”
孔宣靜靜聽著,并未立刻反駁。
他深知,老子師伯所并非全無道理。
天道畢竟維系洪荒運轉無數元會,若驟然崩毀,洪荒確實可能陷入更大的混亂,甚至引發難以預料的災劫。
而元始師伯的話,雖依舊帶著維護舊序的色彩,但至少已承認了地道與人道并立的新規,這本身已是一種巨大的讓步。
關鍵在于,這“新序”如何確立?
權柄如何劃分?
制衡如何實現?
這絕非三兩語能定下,需漫長歲月的磨合與博弈。
眼下,倒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想到此處,孔宣開口道:
“兩位師伯所,確有道理。”
“三才平衡,乃長遠之道。”
“然如今天道雖暫退,卻絕不會甘心失去獨尊之位,暗中必有反撲。”
“地道初穩,人道方興,皆需時間鞏固。”
“當務之急,是盡快補全地道最后一份散落本源,令人道意志徹底蘇醒,如此,方有與天道真正對話的底氣。”
他話鋒一轉,目光看向元始天尊:
”聽聞二師伯已恢復自由身,不知可愿出手,助地道收回那散落于洪荒各處的最后一成本源?”
“此事務必隱秘迅捷,以免天道察覺,橫生枝節。”
“二師伯執掌盤古幡,于推演、收取散逸本源之事,想必極具心得。”
此一出,殿內微微一靜。
通天教主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笑意,好徒兒,這話遞得恰到好處。
老子依舊垂眸,仿佛早已料到。
元始天尊則面色一凝,深深看了孔宣一眼。
他何等人物,瞬間便明白了孔宣的用意。
這既是一份信任,也是一次考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狀。
若他接下此事,便意味著徹底與天道劃清界限,站到了地道與人道的陣營之中。
但這又何嘗不是一次機會?
一次重新融入洪荒大勢,甚至在未來新秩序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機會。
他掙脫天道控制,耗費巨大代價,難道只是為了偏安一隅?
沉默片刻,元始天尊緩緩開口,聲音沉凝了許多:
“散落之地道本源,收集不易,更需避開天道耳目。”
“不過既是關乎洪荒新序,吾便走這一趟。”
他抬手,掌心光華一閃,現出那柄蘊藏著開辟之力的盤古幡虛影。
“吾以盤古幡之名,勾連洪荒地脈,百年之內,必助后土道友,收回所有散逸本源!”
聲音斬釘截鐵,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然。
通天教主撫掌大笑:
“好!這才像是盤古正宗應有的氣魄!”
老子微微頷首,算是認可。
孔宣亦拱手道:
“有二師伯出手,此事必成。”
“地道圓滿之日,洪荒格局將定,此乃大功德。”
事情既定,殿內氣氛緩和了不少。
元始天尊既已表態,便不再多留,起身道:
“事不宜遲,吾這便前往幽冥,與后土道友商議具體事宜。”
老子也隨之起身:
“吾亦回八景宮,靜觀其變。”
通天教主與孔宣將二圣送至碧游宮外。
望著老子與元始化作清光遁入虛空消失,通天教主眼中劍意流轉,輕聲道:
“徒兒,你覺得元始他此番有幾分真心?”
孔宣目光深邃,望向三十三天外,緩緩道:
“元始師伯或許仍秉持自身秩序之道,但他既已舍棄大道功德掙脫天道,便與天道徹底離心。”
“如今洪荒三才鼎立乃大勢所趨,他乃盤古正宗,道祖親傳,自會審時度勢。”
“至少此刻,助地道圓滿,于他而,利大于弊。”
“嗯。”
通天微微頷首,
“但愿如此。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
“弟子明白。”
孔宣點頭,
“第四道身會密切關注洪荒地脈動向。”
“一旦有異,頃刻便知。”
“善。”
通天不再多,轉身返回碧游宮。
孔宣獨立宮外,山風拂過,背后七色翎羽輕輕搖曳。
送走二位師伯,解決了眼前一樁事宜,但他心中那絲緊迫感卻并未減少。
元始師伯收集散落本源需百年。
這百年,天道絕不會坐視不理。
楊眉與時辰惡念雖被暫時阻于洪荒之外,但誰也不知他們何時會找到新的辦法卷土重來。
必須盡快讓人道意志盡快徹底蘇醒!
唯有天地人三才真正穩固,方能無懼一切風浪。
他一步踏出,身形消失在金鰲島,下一刻,已出現在人族圣地上空。
純金色的薪火感受到他的氣息,歡快地跳躍升騰,三皇五帝的身影隨之浮現。
“圣師!”
孔宣微微頷首,目光掃過那已恢復三成、卻依舊顯得“稚嫩”的人道本源龍影,沉聲道:
“百年之內,地道將圓滿。”
“我等人道,亦不能落后太多。”
“當加快步伐,喚醒沉寂的人道意志了。”
伏羲腳踏八卦圖,推演之光劇烈閃爍:
“圣師所極是。然人道意志深藏于眾生心念,文明長河之中,強行喚醒,恐有風險。”
孔宣眼中七色光華流轉,望向那浩瀚洪荒大地,億萬萬人族生息繁衍之地,緩緩道:
“無需強行喚醒。”
“只需添一把火,讓這文明之火,燒得更旺一些便可。”
他心中,已有了一個模糊的計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