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華桑大帝這個名號我沒有聽過,但、鎮山龍君我卻十分熟悉!
九黎山的鎮山龍君乃是整個苗域都信奉的鎮山帝君。
亦是三千里苗域唯一的山神,掌管三千里苗域十方山脈的神帝。
原來外婆供奉的家神竟是他……
我幼時,常聽村里的老人家講起這位神明。
九黎山是整個苗域最高最險,亦是最深的一片山脈。
鎮山龍君的主神廟就位于九黎山的曜華峰上,在娘娘廟沒有出現在九黎山上之前,苗域一帶都是僅信奉這一位神明的。
只是后來娘娘廟一夜之間落建于九黎山,族人們發現拜娘娘廟更靈驗,這才導致曜華峰上的鎮山龍君廟日漸無人問津,香火稀少。
不過雖然族人們去鎮山龍君廟上香的次數少了,可逢上年節,或是趕上什么邪門事,比如哪家有人被山里精怪野仙家纏上了,還是有族人會去龍君廟上香祈求龍君保佑,請龍君消災解難。
而且,現在只是陰苗族信奉神娘娘的多,外面的陽苗族依舊更信奉鎮山龍君。
鎮山龍君廟在苗域一帶比娘娘廟存在的早多了,嚴謹說,山上的神娘娘廟只是座不知真實身份的野神廟,可鎮山龍君廟,卻是正統神廟。
即便龍君廟現在香火不旺盛,鎮山龍君在整個苗域的族人心中,也還是有著不可替代的沉重分量。
我徹底撩起神龕外的黑紗,將薄紗堆放在神龕頂端的祥云木雕上。
鎮山龍君的牌位后,佇立著一尊八十公分高的木質神像,神像刷了黑漆,廣袖神袍翩翩生動。
墨發過腰,龍冠高束,身形高大,長身玉立。
神像端正挺立于神龕內,一手附在身后,一手于身前持著笏板。
山神神像的臉上罩著一副龍首面具,可能是因為沒人見過鎮山龍君的真容,所以神像的臉才會被面目遮罩……
這樣雕,不至于有損龍君英勇形象。
我對這位龍君的記憶,還停留在十三歲那年聽外婆講他一夜擒十害的故事上。
現在他成了我家的家神,不知道給他老人家上香,他能不能保佑我外婆早登彼岸,保佑我逢兇化吉,順利拆穿宋花枝的真面目。
確認了我家神龕里這尊神的身份后,我又把黑紗重新罩在了神龕上。
外婆說過,這位大人喜陰喜靜。
臨走前,我恭敬跪地,鄭重朝神位磕了三個頭。
請回家的神明與供養在廟里的神不一樣,廟里的神所有人都可以拜,但家神是家主或家里先祖舉行過儀式扔圣杯請來的。
供養家神的家族一般都和神明之間有交易在,比如神明如果同意跟人回家,那人就須得在家立神龕,以最虔誠之心供養神明,保神明香火不斷。
必要時,還得充當神明在人間的使者,聽從神明的吩咐為神明辦事。
而作為恩賜,神明也會庇佑那人全家。
有的人是為了活命請家神,有的人則是為了求得神明庇護請家神。
不過神明與人之間也是雙向選擇,想請神明,還得看神明同不同意。
大多數人請神明,神明是不愿意做回應的。
一旦回應,那不管這家人是誰去請,不管他能活多少年,神明都會在這家待到他愿意離去時才會走。
所以,整個苗域,家里請到家神的,屈指可數。
有家神的,基本都是世代供奉。
據說陽苗族有個分支的圣女,家里那位家神連續供了十八代,至今那家神還沒走。
這就是所謂的,請神容易送神難。
也不知道我家這位家神什么時候才會和我建立聯系。
到時候說不準可以請他幫我驅走那條大青蛇王……
從地上爬起來,我拍拍衣裳,去院子里繼續給外婆的牌位刷油上漆。
我趴在長凳上,捧著定好型的木頭牌位,仔細地用刷子將油漆抹勻。
幸好外婆的葬禮有村長和李大叔盯著,外婆才能埋在她生前選定的墳地里。
那里背靠青山,墳前有水,是片生機勃勃的荒草地。
每年春天,荒草地里都會開滿五色蒲公英花。
外婆生前,最喜歡蒲公英。
我爸的墳也葬在那里,就在外婆的右后方。
外婆從前總是念叨我那個英年早逝的父親,現在有我爸陪著她,她應該就不會孤獨了。
刷到最后一遍油漆時,院門外突然傳來了急促的拍門聲!
“開門!宋鸞鏡,我們知道你回來了,快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