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現在已經完成了防彈衣的研制,接下來也該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所以,李媛媛決定把自己最出色的設計裁縫出來。
說干就干……
……
與此同時。
林天也沒閑著,既然是吃好穿好打媄國佬。
穿的(防彈衣)已經在生產了,接下來,林天要解決我軍在進入半島后吃飯的問題。
一想到我軍戰士在寒冷的天氣下啃著比石頭還硬的土豆,地瓜,林天的心就十分難受。
“只是,什么樣的零食適合我軍呢?”
在進入半島后,我軍的糧食供應始終面臨極大困難。
同時,獲取和食用都充滿挑戰。
由于鷹醬一直掌握制空權,我軍后勤運輸線經常被轟炸,熟食很難送到前線。
所以,我軍的糧食基本上以簡單的炒面為主。
炒面制作簡單,先把小麥、玉米、大豆等炒熟后磨成粉,裝在布袋里方便攜帶。
不過,因為小麥供應不足,部分配方可能包含糜子、青稞等替代品。
制作工藝包括炒熟原料、石磨研磨成粗粉,最后混合裝袋保存。
戰士們餓了就抓一把塞嘴里,就著雪或少量水咽下去。
就這樣,炒面的供應還嚴重不足,很多時候戰士們一天只能分到一把,根本吃不飽。
而且炒面口感粗糙,吃多了燒心、便秘,加上冬天寒冷,不少戰士因為缺糧體力不支,凍傷、犧牲的情況增多。
長期食用導致維生素缺乏,引發夜盲癥、口角炎,以及“長期吃容易肚脹”等問題。
沒辦法,以“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壓倒了一切健康的考量。
到了中期,主食仍以炒面為主,但偶爾有少量熟糧。
隨著后方生產能力提升,炒面的供應稍微穩定了一些,有時能送到一些米飯、饅頭,但數量很少,且大多是涼的、硬的。
部分部隊還會自己想辦法,比如在當地找一些土豆、紅薯補充,但在半島的山地里,這些東西也很難找到。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運輸依賴,糧食運到前線往往要付出很大代價,很多運輸員在送糧途中被轟炸犧牲。
而且前線陣地分散,有時糧食送到了。
卻送不到每個戰士手里,不少人還是得靠炒面充饑。
此外,長期吃單一的炒面,戰士們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生病的人很多,影響了戰斗力。
甚至影響了指揮官的戰術,因為炒面無需加熱即可食用,耐儲存且易攜帶,成為我軍“七天攻勢”的主要補給。
據統計,運動戰階段共供應炒面3萬噸,支撐高強度作戰。
總的來說,整個半島戰役期間,我軍的糧食供應始終緊張,戰士們常常在饑餓狀態下作戰,能吃到一口熱飯都很奢侈。
他們真是憑借頑強的意志扛過了這些困難。
太難了。
想到這,林天的心十分揪痛。
所以,他下定決定一定要讓戰士們在半島吃上熱乎乎的面。
突然,林天的腦海泛起了“康師傅”的畫面!
要不……生產泡面?
……
感謝大家的支持,從今天開始每天六更……說到做到。
……
.b